太白海鲜舫|白武士打救耗资5000万复修 拟中西合璧推广香港品牌
曾是世界最大的海上食府珍宝海鲜舫“魂断”南海,送别港人集体回忆。仍在港的姊妺船太白海鲜舫却另有命运,去年8月获“白武士”接手,最新掌舵人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有意日后将太白海鲜舫改造为中西合璧的水上餐厅,寓意中西文化“坐埋一条船”,并作为平台推广香港品牌产品,发展成旅游胜地。
惟荒废多年的画舫大部份设施已成颓垣败瓦,料需拖回内地耗资5,000万元复修,数以年计后才能返回香港重现昔日繁华光景。新经营者指,已成立基金会计划推行画舫的文化保育工作,“希望承载著香港品牌嘅一个舫、一个船只,可以去向海外嘅人客甚至乎内地嘅游客展示唔同嘅食品,畀大家知道原来好多都可以香港制造(made in Hong Kong)嘅。”
太白海鲜舫现况:
去年8月,“新邦行有限公司”正式从“珍宝王国”母公司香港仔饮食集团,接收太白海鲜舫。其中以技术入股的香港邮轮及游艇业协会会长杨梓呈,担任太白海鲜舫的海事顾问。据知,出资拯救太白海鲜舫的“白武士”还包括两名太白海鲜舫创办人的后代,惟二人年事已高,不便露面。
访问当天,杨梓呈早于深湾码头等候,看著远方的太白海鲜舫招牌,随口说起未来的宏图大计。“如果纯粹以商业营式去营运呢,我同你讲,搞唔掂。唔work!所以一定系以社区(community)、文化,甚至乎系做一啲副商品……”
融合中西文化 将设咖啡厅及酒吧
太白海鲜舫全长55.07米、阔17.42米、楼高两层,重共1,596吨位,能容纳650人。杨梓呈指,目前仍定期向海事处缴付水上食肆牌照费用,强调营运方向不会改变,未来必定会维持餐饮工作,甚至尝试融合中西文化特色,提供以可持续海鲜作为主题的膳食。
杨梓呈又说,画舫的二楼将继续提供中式餐宴服务,定位为“宫廷御膳”,定期与内地不同菜系结合推出佳肴,香港特色广东菜必然为其中之一;而一楼未来分别设咖啡厅及酒吧,提供轻食及中西合璧的“创意料理”(fusion)。
我哋就会将中西文化嘅特色可以融合(mix)埋一齐,咁就唔系只系推广东菜、我哋相信希望佢可以好似我哋所讲话;大家香港人,大家坐埋一条船,咁样佢嘅一个状态……咁我觉得呢个系一个包容。亦都系未来好多时,都系用过好多电影、广告(取景),甚至乎有海外嘅游客,会视之为呢一个系一个必嚟嘅景点之一。
杨梓呈表示,太白海鲜舫不只是单纯一间餐厅,未来亦会变成一个文化场所,代表香港开埠180年以来,由小渔村发展至今的历史,尤其船是港人祖先生活与聚居的地方。她计划未来画舫引入不同香港制造的食品及纪念品供售卖,为游客提供不同的手信选择。画舫亦会与不同香港本地品牌、老字号合作,把太白海鲜舫的元素、墙上雕刻及装饰融入糕点、海味等产品之中,外销至海外。
我哋个舫、个船嘅载体意义就系,包容性比较强,所以我哋寓意未来营运方面,都希望承载著香港品牌嘅一个舫、一个船只,咁可以去向海外嘅人客甚至乎内地嘅游客展示唔同嘅食品,原来好多都可以香港制造(made in Hong Kong)嘅,咁所以可以成为咗宣传香港品牌嘅其中一个平台。
但要将太白海鲜舫回复昔日光景,杨梓呈预料至少耗资5,000万元,当中包括维修、海上排污系统维护、电力系统重整,以及应用绿色能源等。她指,目前花费的资金,由股东及有心人士筹集,倘要维持经营必须得到港人支持。她又强调,纯粹以商业模式营运太白海鲜舫,并非当初接手画舫的初衷,反而希望海鲜舫本身代表的海洋文化,能够得以传承。
抽起利润注资基金会 推广文化保育
接手太白海鲜舫之初,董事及一众有心人士成立“太白.珍宝.海角皇宫基金会”(TJS Foundation)。杨梓呈指,该基金会未来会与不同慈善机构及文化组织接洽,定期举办不同活动,如汉服体验、本地游等,所得利润会用于继续推广太白海鲜舫文化及进行画舫的维护工作。另外,日后太白海鲜舫恢复营运后,每位顾客消费额的5%至10%,亦会拨入基金会,以用作文化保育用途和推行保育海洋资源的教育工作。
杨梓呈说,基金会亦会配合政府的“跃动港岛南”计划进行文化保育工作,包括海滨美化和推广南区旅游,共同“说好南区故事”:“其实海鲜舫唔系只系讲一个舫,而系呢一个舫,系连接住呢一个社区、唔同嘅地方、唔同嘅地点嘅时候,而产生咗嘅一个文化联系。”
她认为太白海鲜舫代表了整个南区的海上文化,而香港渔村文化的源头,就是从香港仔开始,希望藉著太白海鲜舫,让港人重新思考海上文化的原始衍生之地、回归本源(back to basics)。
杨梓呈透露,正为太白海鲜舫申请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指太白见证著香港由小渔村演变至今的过程,作为本港最后唯一仅存的“膳舫”,呈现著水上人聚居生活的文化,以海上饮食体现避风塘风味,相信是香港、甚至亚洲独有的特色。
所以太白嘅状态就系话,出年63周年,人生一个甲子就60年呀嘛。咁我觉得一个世代,亦都系讲紧嚟紧一个新嘅甲子嘅出现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