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康健中心拟设医生加强提供医疗服务 另设护士诊所跟进健康

撰文: 吕颖姗
出版:更新:

由2017年开始制订“基层医疗健康蓝图”,上周一(19日)公布终正式出炉,当中地区康健中心亦要重整定位,投放更多资源予45岁以上人士。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表示,未来将在地区康健中心拟设医生参与,提供筛查及慢性疾病的管理等,但强调不会要医生长驻健康中心。
地区康健中心亦会设立护士诊所,跟进前期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被问到现时护士人手是否足以应付,他称,要看有多少前期慢性疾病患者,但认为相关措施合符成本效益。

+8

基层医疗健康蓝图推出后,地区康健中心亦要重整定位,投放更多资源予45岁以上人士。彭飞舟表示,未来地区康健中心将会转身为“超级联络人”角色,为会员提供地区的医疗资讯,并为会员跟进健康及加强监察功能。另外,地区康健中心亦会成为“健康计划提供者”,由社工、护士等提供相应年龄要注意的事项,如50岁以上者可以加入大肠癌筛查计划等。

彭飞舟解释,未来将在地区康健中心拟设医生某程度上的参与,加强提供医疗服务,如提供筛查及慢性疾病的管理等,但强调其不会要医生长驻地区健康中心,可能只会发SMS或出信等形式与会员交流,提醒其一些医疗的资讯。

彭飞舟解释,未来将在地区康健中心拟设医生某程度上的参与。(廖雁雄摄)

彭飞舟亦指,未来地区康健中心亦会设立护士诊所,跟进前期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被问到现时护士人手是否足以应付,他指,要看有多少前期慢性疾病患者,但认为相关措施合符成本效益。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连玮翘认为,现时地区康健中心护士大部分仍是以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跟进,即会员有需要才安排护士帮忙,期望设护士诊所后,可以改社会模式(social model)长期跟进,以与不同病人建立长期关系。他亦指,现时地区康健中心的问题是未能筛查出有前期慢性疾病患者,认为在设立护士诊所前应先加强寻找高危慢性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