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团队研眼球追踪数码通讯系统 助四肢瘫痪病人用眼球打字
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症患者也不一定要完全依赖别人照顾。荣获2022年医管局杰出团队奖的社区复康中心团队,将创新及跨专业科技应用在有特殊需要的残疾人士身上,借以提升病人的自理能力。
团队为四肢瘫痪及失语的肌肉萎缩症患者,度身定做并研发三项专属的辅助工具,包括利用红外线接收器及发射器,让病人能够用眼球在电子键盘打字的眼球追踪数码通讯系统、控制病床高低的面部表情识别控制系统,以及触发自动钟呼叫的脚部控制杆。
团队亦引进智能能辅助站立移动机械人,辅助下半身瘫痪病人延长站立时间,促进其器官功能及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医管局社区复康中心主管马慧玲期望,未来拓展高端辅助科技器材借用服务,当病人有需要相关工具,就能立即提供。
获得2022年医管局杰出团队奖的医管局社区复康中心位于伊利沙伯医院,中心主管马慧玲表示,接收的病人主要为脊椎受伤、脑部创伤、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病人主要接受医管局医护人员、运输署等转介,并由跨专业团队制定适合病人的科技辅助服务。中心更在2021年成立高端复康科技实验室 ART Lab,为全港第一个结合临床及工程科研团队的实验室,除引进高端科技,更会研发本地创新及适合病人的复康工具。
她指,当病人接受转介后,中心会即时为其进行肢体功能、感知评估等全面临床评估,亦会评估病人所需,了解病人的能力及生活习惯,更会上门家访以评估病人的生活环境,然后编制全面的训练疗程。
团队之一的医管局社区复康中心助理经理(科技)余经邦表示,团队曾为一名57岁、四肢瘫痪及失语的肌肉萎缩症男病人,度身订造科技辅助工具。考虑到病人只剩余眼球功能、面部表情、有限度脚掌活动的能力,以及自身需要,团队研发出眼球追踪数码通讯系统、面部表情识别控制系统及脚部控制杆。
余称,病人的妻子往往需从丈夫的表情中猜测想法, “佢系咪想饮水?系咪肚饿?”现在病人可以从眼球追踪数码通讯系统,以眼球转动方式在电子键盘上打字,达到自主沟通目标。
系统的原理是利用红外线接收器及发射器,当眼球转动时,接收器就会知道眼球的位置, “知道只眼望去边度,就会知道你拣嘅选项。”
团队之一的医管局社区复康中心高级职业治疗师陈家梁表示,系统的准确度视乎病人眼球活动能力,团队亦会因应病人的能力调整电子屏幕的界面,例如会缩减界面上的选项等。
至于面部表情识别控制系统,余经邦表示,病人可通过面部例如吐舌、眨眼控制病床高低、开关电视,甚至控制电脑操作。脚部控制杆则可以靠病人细微的动作触动控制杆,并触发自动钟,以呼叫妻子帮忙, “都唔使成日太太周不时行去望一望佢,先生有需要先叫佢。”
余经邦表示,研发以上三项工具时,必须分秒必争,因为肌肉萎缩症患者病情变化较快,病人或在短时间丧失某些功能,研发需追赶病人身体的变化速度。加上在实验室研发的产品,在病人家居试用“可能系两件事嚟,唔一定啱。”团队需要进行3至4次家访,开会商讨研发工具的方向,因此整个过程需时4个半星期至5个星期,才能研发并应用到独一无二的专属辅助系统。
团队亦引进智能能辅助站立移动机械人,辅助下半身瘫痪病人在家中延长站立时间。陈家梁表示,病人可以用手机应用程式遥距控制机械人,将机械人带到身边最近位置,再使用机械人活动,“基本上自己整好晒啲带,就可以自己站立”,病人可作站立、向前转移及拿取或放置高处的物件,“唔系限死咗企喺同一位置度”。病人使用第3个月及6个月,团队都会进行上门或电话访问,检查病人是否有应用上的问题,又会以问卷形式报告,收集病人的应用情况及使用时间。
陈出,病人使用机械人后,能够促进包括肠道及膀胱的器官功能,改善失禁情况。同时亦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机械人与坊间的电动轮椅价钱相约,大概为数万元左右。至今有10个病人使用此工具,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使用。
马慧玲表示,选购引进的辅助工具以功能为住,医管局尽量以最低价钱购入,再转介予病人,基层病人可申请综援资助以使用相关工具。她期望,未来希望拓展高端辅助科技器材借用服务 ,当病人有需要器材,可以立即提供。她又希望,推展服务范围,加强住院支援服务,希望病人在住院期间,“唔需要成日都瞓喺张床上面,等人哋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