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团推8条大屿山郊游线上路线图 旧照片见证历史变迁、地貌消失
秋风起,又踏入行山旺季。本周三(26日)是环保团体绿惜地球举办的“香港山径日”,今年制作“行大屿,惜大屿”线上故事地图,搜集八条大屿山行山热门郊游路线、沿山径上自然生态,以及历史故事,包括珍贵历史照片,让市民一边行山一边深度认识大屿山的自然环境。
绿惜地球早前获大屿山保育基金批出约168万元,推动山径环境教育,当中包括推出山径故事线上地图,介绍“行大屿,惜大屿”8条郊游路线,涵盖:
1.东涌至大澳
2.愉景湾至梅窝
3.贝澳湿地
4.昂坪至石门甲村
5.石壁(石壁水塘主坝警岗)至大澳
6.伯公坳至南山
7.东涌市中心至梅窝
8.伯公坳-凤凰山顶-昂坪
路程需时由1.5小时至6.5小时不等,无论是亲子游,还是有相当行山经验及体能人士,均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行山路线图。
线上故事地图对比大屿山新旧照片,见证岛上变迁与自然和历史风貌,诉说昔日光辉。以昂坪至石门甲村路线为例,“东山法门”牌坊由已故英国御用大律师、第一位定居在大屿山的洋人贝纳祺所建。据《大屿山志》记载,以前牌坊的另一面刻有“鸢飞鱼跃”四字,以及对联“到此已为无俗虑,上来自觉有天然”,均为明慧法师所书,现时横匾已换上“东山法门”四字,对联改为“到这里一尘不染,行将去普利群生。”
行山路线途径贝纳祺创建的昂坪茶园,辉煌时期曾出产龙井、水仙等茶叶,更远销至英国、印度等地,亦有经营餐厅和渡假屋,并设有滚轴溜冰场及骑马场等康乐设施,但现已荒废多年。
从旧照片中亦找回已消失的事物。石壁水塘位于三面环山的石壁谷,原有四条村落,为兴建水塘,政府征收四村土地并安排迁徒居民,当中以石壁大村的历史最悠久,可追溯至明代中期,1955年该村村民一度多达202人。水塘落成后,谷内原有村落、洪圣古庙、天后庙和石碧学校俱已永久淹没于水塘之中。
此外,郊游路线也包括市民行山打卡热点大东山。网站张贴山径垃圾、行山客贪方便“走歪路”令行山径被越走越阔,以及去年12月连续两周发生山火把山头烧至焦头烂额等照片,冀市民建立“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的郊游态度,共同保护大屿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