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价楼升幅超豪宅 港大学者倡重推租置、未补价居屋出租杜绝㓥房
香港房屋问题持续已久,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的学者近日提出若干倡议,当中管理及商业策略助理教授王柏林表示,过去十多年,公屋轮候时间大幅延长,低收入家庭被迫租住低端私楼,结果细价楼的楼价增幅,远高于贵价楼多倍,建议容许租者置其屋的公屋和居屋业主将单位自由出租,届时低收入私楼租户可有较多单位选择;长远而言,应容许所有公屋低价售予住户,而且毋须补地价就可自由出租,认为可杜绝㓥房,估计措施推出后,大部份的私楼都不会跌价,反而或会微升,因为更多人持有资产,有条件抵押换楼,只有低端私楼、㓥房会跌价,“如果要将香港严重嘅房屋问题修理好,咁个啲人(㓥房业主)总系会有啲痛楚。”
低价楼十多年间涨价三倍
王柏林表示,2004至2021年期间,香港住宅实质价格指数飙升239%,近十多年来一直位列全球楼价最难负担城市。他引用美联物业二手楼宇成交的数据,2004至2020年间,楼价为100万元的单位,平均实质价格上升三倍,而楼价500万元的单位,升幅则仅为一倍,认为相当悬殊。
他指其中一大原因,是公屋租金调整速度较私楼租金缓慢,远远落后于愈来愈贵的私楼租金,令到本来或会迁居私人楼宇的公屋租户,亦继续留在公屋单位。他指随着公屋轮候时间大幅延长,不少最低收入家庭被迫租住“低端私楼”,以致其楼价暴涨,升幅甚至超越豪宅楼价多倍。
倡免补地价自由出租居屋、租置公屋
王柏林认为,虽然增加公屋供应可纾缓问题,但无助改变背后问题,只要房屋需求升幅再度快于房屋供应,低端私楼的租金自然上涨,㓥房亦会再重现。有见及此,他建议容许租置和居屋业主,可将单位自由出租,在惠及有关业主之余,低收入私楼租户亦有更多选择,而且毋须上调公屋租金。长远而言,他认为政府应将所有公屋低价出售给住户,而且毋须补地价就可自由出租。
利用市场化解决滥用公屋
问到对楼价的影响,王柏林表示,由于有更多市民持有资产可供抵押,相信大部份楼宇不会跌价,反而更多人有能力换楼,令楼价可能微升。他续指,在现时严重的房屋问题下,这类业主本身特别受惠,上述措施实行后,只有㓥房等低端私楼会跌价,“如果要将香港严重嘅房屋问题修理好,咁个啲人(㓥房业主)总系会有啲痛楚。”
过往有批评指,出售公屋令轮候公屋时间延长。王柏林指,现时计划并非单纯出售,亦容许出租,现时有部份人滥用公屋,单位长期空置,但其实可利用市场化解决问题,出租予其他人善用,有助纾缓房屋问题,届时需要兴建的公屋数量或较现时少。
公屋编配错配损效益 建议容许按工作地点调配
针对公屋效率问题,阮颖娴亦提出若干建议。她表示,不少租户的居住地点,与工作地点错配,现行政策下,一般公屋申请人不能拣选市区公屋,但长者则可以,引致错配问题,损害社会效益,不少上班族需长途跋涉工作。她建议在编配新申请人时,不从事经济活动的住户,应编配至偏远地区的公屋;另外,可考虑推出调迁计划,如租户有长期聘书作证据,可调迁到较接近工作地点的屋邨。她续指,可考虑设立官方公屋单位交换制度,便利租户,进一步善用公屋单位。
倡大湾区退休腾出公屋
另外,阮颖娴指根据2016中期人口统计样本,有1.3%在职公屋租户成员在中国大陆及澳门工作,另有2.3%居于公屋的学生在两地就学。整体租户之中,有1.9% 近五年从中国大陆及澳门迁移到港居于公屋;有13%在香港居留10年或以下。她认为这类公屋居民或仍与内地保持密切联系,或会选择移居当地,假如有1%租户到大湾区生活,就有7,600个家庭腾空单位。
她续指,约有20%公屋租户的成员全属退休人士,认为长者可藉广东计划,在当地安老院享用较高质素的服务,甚至在大湾区设立“银发邨”,发展长者社区,改善他们的退休生活之余,亦可腾出公屋单位,重新编配予香港的劳动人口,改善整体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