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患精神病妻子22年不离不弃 好丈夫获嘉许精神健康之星

撰文: 黄煦致
出版:更新:

潘超南(亚南)22年结婚,一年后妻子突然精神病再度复发,后来更断断续续发病。亚南说,太太曾在病发期间“好似唔识得我”,更把买给她的生果扔在地上;虽然妻子难以控制自己,但他仍感到相当难过。不过亚南心里仍然坚信妻子一定能够康复,“我哋有个信念就系,(精神病)同其他感冒伤风或者肺病都有得医,只系经历长啲,”妻子最近5至6年间没有复发。亚南22年不离不弃,故事感人,今日(9日)在首届“2022十大精神健康之星”中,成为三位获嘉许的照顾者之一。

精神健康基金会今日(9日)举办首届“2022十大精神健康之星”嘉许典礼。(苏炜然摄)

由精神健康基金会举办的首届“2022十大精神健康之星”嘉许典礼今日举行,颁发六个奖项予对推动精神健康的不同界别人士。该会主席刘英杰表示,过去三年经历社会变迁,不少人在压力下情绪容易失衡,备受困扰。该会致力提供不同教育及情绪支援服务,以提升大众对精神健康的关注,消除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误解,并持开放态度面对患者。

精神健康基金会主席刘英杰指过去三年经历社会变迁,不少人在压力下情绪容易失衡或困扰。(苏炜然摄)

相识时已知太太曾患精神病 以为“好返晒”

亚南与患有抑郁症、躁郁症及精神分裂症的太太相伴22载,他坦言当时认识妻子的时候,已经得知她曾患精神病,以为她已“好返晒”。惟结婚一年后,潘太精神病再度复发,“(妻子)乱噏嘢,话自己系医院最大𠮶个,永远系佢啱。”

后来断断续续发病。亚南自言没有预料妻子病情复发,“自己好沮丧,(妻子)好地地又发作。”初时完全不懂得如何处理此事,感到非常无奈及无助。

我自己甚至会困自己喺间房,喺度嗌,发泄郁闷。
亚南

亚南陪伴妻子度过精神病的道路并不简单,她曾一度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探病经历让他“好唔开心”,形容情绪跟随妻子病情起伏而变动。

一段时间探佢(妻子)好似唔识得我,会系嬲,甚至我买啲生果,佢都好嬲咁对住我,掉咗啲嘢(生果)落地。我觉得好唔开心,但系我知道佢有呢啲表现自己都唔知,佢自己控制唔到。
亚南

上健康课程学相处方法:不与太太拗撬

后来亚南参与家属精神健康课程,学会与患者相处、理解及鼓励他们,“当佢讲嘢唔合罗辑或者妄想。唔会同佢拗,避免两个人发生冲突。”他亦成功寻求情绪宣泄的出路,并适时与朋友倾诉、听歌等。亚南直言,他与太太均为基督徒,坚信“信、望、爱”,“我哋有个信念就系,(精神病)同其他感冒伤风或者肺病都有得医,只系经历长啲。”亚南亦相信,只要两人互相扶持,定能走过这条路。

潘太已5至6年没有复发,亚南呼吁患者家属切勿将巨大的压力加诸在自己身上,适时安排要空间及时间自己度过困难时刻。

彭淑贤看到妈妈坚持探望妹妹,让她开始踏出一步,负起照顾妹妹责任。(苏炜然摄)

“系咪妹妹鬼上身?” 胞姊由逃避变照顾者

另一名获得“照顾者—守护天使大奖”的彭淑贤,妹妹患精神分裂逾30年,前10年病情反复,需要在不同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淑贤初时观念认为“系咪妹妹鬼上身?”,妹妹最初患病的几年,她则处于逃避状态。但妈妈坚持探望妹妹,让她开始踏出一步也照顾妹妹。

妈妈咁老……都无放弃个女(妹妹)......观塘𠮶阵未有地铁,妈妈由观塘搭车去青山(医院)。
淑贤

淑贤后来亦参加香港家连家精神健康倡导协会的课程,认识了不少同路人,分享彼此对于亲人患病的经历与感受,自己渐渐亦学会与妹妹相处之道。

Alice早于18岁时患上抑郁症,自责及难过的情绪频生。(苏炜然摄)

思觉失调康复者变展能艺术家 盼社会多一份友善

获得“复元人士—结伴同行大奖”的展能艺术家及思觉失调康复者Alice,早于18岁时已患上抑郁症,自言当时“个人迷迷糊糊,唔知患咩病”,即使曾向医生求诊,服药后因觉得药物并不适合而停止服药,“当时成日想瞓觉,唔想返学,无咩活动”,自责及难过的情绪频生。

直至20岁那年,刚步出社会工作的Alice,“第一日返工,啲同事好好买早餐畀我,但自己一段时间无接触人,所以好多谂法。食食下个早餐就谂系咪加咗啲嘢入去,食咗几啖,成个早餐就掉咗。”

后来Alice被确诊为思觉失调。惟家人不希望她将疾病告诉其他人,家中的兄长亦不断责骂她,让其一度产生自杀倾向。

+8

为了度过这个疾病,Alice开始从艺术作品中表达内心感受,同时藉构想作品,刺激脑部,重整思维清晰度。她希望社会对病患能多一份友善,让患者能够直接讲出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