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厂Mil Mill租约期满无去路 业界倡用已修复堆填区变回收基地

撰文: 黄金棋
出版:更新:

全港唯一一间纸包饮品盒回收厂“喵坊Mil Mill”,位于元朗创新园的回收厂租约期满,正向科技园公司争取押后搬出,事件引起社会关注回收业发展。同于元朗创新园经营废油回收、回收基金咨询委员会成员郑文聪认为,Mil Mill事件反映本港回收业最大问题为没有足够土地,亦局限了发展,“唔系无人才,唔系无科技,我哋系无地。”

郑文聪建议,当局可利用已关闭并完成修复的堆填区,发展成回收业用地,让回收厂房进驻,料最快一年即可完成厂房兴建。环保署回应该建议指,若有机构或团体有意利用已修复堆填区的土地发展及营运回收业务,乐意商讨。

Mil Mill联合创办人卢智聪则认为,相关建议可行,不过留意到政府现时有不少闲置土地,会搜集多个可行方案资料再与政府商讨。

“偈油”回收厂九十年元朗工业邨设厂 10年始收支平衡

位于元朗创新园(前称元朗工业邨)的正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回收“偈油”等废弃的润滑油,收集后过滤成环保机油、石屎脱模剂等,主要出售予本地市场。正昌科技董事总经理郑文聪表示,其公司于1993年进驻元朗工业邨,笑言当时工业邨十分荒芜:“路边会有牛,揸车都要小心唔好撞到。”

郑认为对回收厂房而言,由于须投资设计技术及大型机器,租约至少需长达30年才可算为稳定。他以其公司为例,由开业以来经过10多年才达到收支平衡,“无番咁长时间畀我,边有信心挨得到咁耐?”他又形容其公司十分“好彩”,于元朗创新园的租约期至2047年,与Mil Mill所签订的短期租约情况不同。

郑文聪:土地问题令本港回收业难以发展

对于Mil Mill事件,郑文聪建议科技园可给予一年宽限期:“咁短时间要搬出去揾地方真系难,一年环保署又可以帮手揾下地方。”他认为事件亦反映本港回收业土地不足,并指在2002年曾向时任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争取发展环保园,但时至今日环保园空间不足,倘再觅地亦“可遇不可求”;加上当局计划兴建多个环保设施,如焚化炉等,亦须土地发展。

他认为土地问题令本港回收业难以发展,正正令外界认为回收业局限于“手作”低技术行业:“短期租约无办法投资落去,拉晒电、起晒机器你叫我走,咁点搞?”他又比喻:“同种嘢淋花一样,要有土壤、要Nurture(培育),先会有成长。”

郑文聪向谢展寰“献计”将堆填区发展成回收业用地

郑文聪表示,日前与立法会议员卢伟国向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献计”,提议可在已关闭并完成修复的堆填区上,发展成回收业用地,让回收厂房进驻。他解释,已修复的堆填区已发展交通,亦较远离民居,不会产生噪音问题。

他指出,已修复的堆填区会出现沉降问题,不适合用于建屋;而堆填区属环保署辖下的土地,“唔需要再揾其他政府部门,要协调其他部门又拖长咗时间。”,故认为对回收业是理想的发展土地。他又建议可在已修复堆填区上兴建平台,再邀请回收厂房进驻,估计最快一年内已可完成兴建。

▼纸包饮品盒回收商喵坊 Mil Mill遭逼迁▼

+23

环保署:乐意商讨在已修复堆填区发展及营运回收业务

环保署回复指,本港有13个已关闭及完成修复工程的堆填区,现时余下将军澳第一期堆填区部份土地、望后石谷、马游塘中及马游塘西堆填区仍有可发展土地可供使用。

环保署强调,若有机构或团体有意利用上述已修复堆填区的土地发展及营运回收业务,乐意一同商讨。该署又称,只要符合土地规划限制及其他相关要求,如消防设备等,环保署会以公开招标形式出租有关土地。

环保署回复指,将军澳第一期堆填区仍有部份可发展土地可供使用。

3个已修复堆填区面积等如4个屯门环保园

根据环保署资料,单单是望后石谷、马游塘中及马游塘西已修复堆填区的面积合共达85公顷,已约等于四个屯门环保园的面积。

Mil Mill联合创办人卢智聪回复《香港01》指,有留意已修复堆填区用地,认为由于回收厂房主要需摆设机器,地基打桩不用太深,故在相关土地上建厂“完全无问题,觉得都可行。”他又称会搜集更多可行方案的资料,包括闲置土地等,再与政府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