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班】前中联办副主任王凤超:港英推代议政制阻特区施政
中联办前副主任王凤超于去年10月的公务员国情班上,以“香港政制发展历程”为题,向本港公务员授课。《香港01》获得该堂的讲义,根据内容,王介绍由1843年英国政府委任首任港督开始,到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以及回归后的政制发展。
王指中英谈判前,英方“匆忙启动”由下而上的代议政制改革,“为特区落实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体制增加难度”,又指快速推行的选举政制,催生了政党政治、刺激普选诉求,“为特区政府顺畅、依法施政带来很大挑战”。时事评论员刘锐绍直指有关教材“洗脑”,诿过港英政府,按北京眼前政治需要来否定当时他们也接受的政治安排。
王凤超去年10月的讲课,直指前港督彭定康推出的宪制方案有“三违反”,即有关方案未经与中方磋商而单方面公布,为香港平稳过渡和政权顺利交接设置障碍,违反《中英联合声明》精神;方案改变了功能团体间选的性质,变相成为分行业的直接选举,违反与《基本法》衔接的原则;又指方案有关95年的立法会选委会由直选区议员组成,违反中英两国外长的协议和谅解。《香港01》曾透过中联办联络王,但暂未有回应。
回归前已参与议会工作的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谭耀宗,与王凤超持相同看法,认为有关看法不是新鲜事。王80年代已在港澳办工作,是政制方面的“权威”。被问到港英推行代议政制为何会令特区政府施政有困难,谭指当时的代议政制有延续性,“基础拉得高,好难追返转头”,加快了民主步伐,令回归后唯有“接续去做”(推动民主),但未有再详细解释推动民主与政府施政困难的关系。
民主党主席刘慧卿不认同王凤超说法,认为英国人在港推动民主“做得少,做得迟”,只是现时香港社会撕裂,很多人不满特区施政,王才会把责任推在英国人身上,“唔通佢会埋怨自己做得差?”她指,市民若有选择,大家自然有竞争,胜出便执政,输了便成反对党,著王凤超不要大惊小怪。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直指,有关教材是向公务员“洗脑”,又指是当年中英双方有默契拖慢香港民主步伐。他指,1991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曾发表内部讲话,有关如何做好接收香港的准备,重点是“中心任务在参与”,其中包括政治的参与。刘指有关讲话意即港英定的游戏,中方也要全情参与,随后在1992年,民建联正式成立。
刘指,现时香港的代议政制不再适合中央由上而下的管治模式,有关教材是北京“按眼前的政治需要,来否定当时他们也接受的政制安排”,诿过港英政府,将当时港英政府所做的事,一切都变为罪孽。教材完全否定香港人循序渐进争取的民主制度,不排除为日后否定代议政制做舆论工作,令公务员支持,“届时一国两制是完全死系自己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