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指逾三分一港人第五波疫情增肥10% 因报复式堂食、久未运动

撰文: 梁思行
出版:更新:

政府于第五波疫情期间实施不同社交距离措施,以减少市民外出聚集传播病毒。香港肥胖学会今日(20日)发布香港第五波疫情下港人体重分别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受访者指,第五波疫情后体重增加10%。
有37%受访者表示运动量比在2019年未有疫情时减少,另外有18%人指难维持健康饮食习惯。香港肥胖学会创会主席袁美欣指,结果反映港人出现抗疫疲劳及心理压力,增肥原因更与恢复堂食、久未运动有关。学会呼吁公众正视肥胖症,不应轻视为只属于患者的饮食方式选择,不要等到患糖尿病、心脏病再治疗。

香港肥胖学会委托香港民意研究于5月27日至6月6日 进行调查,访问了559位18岁或以上的香港市民。

三成人因怕受感染减少做运动

香港肥胖学会委托香港民意研究于5月27日至6月6日 进行调查,访问了559位18岁或以上的香港市民。香港肥胖学会创会主席袁美欣指,结果发现3成6港人的体重较2019年爆发疫情前增加,平均体重增幅达一成。

袁美欣续说,受访者中有两成人认为,第五波疫情对比前四波,体重更难控制或维持,心理渐出现压力;有三成人表示,因怕受感染而更少外出做运动,运动时要戴口罩的不适感,是减少运动的原因之一。

袁美欣又指,随著社交距离措施逐放宽,44%港人表示趁疫情未再爆发,想把握机会多外出用餐,出现“报复式”堂食,另外,近四成港人由于久未运动,他们提不起劲重拾运动习惯,这些都是造成体重增加的原因。

香港肥胖学会现任主席徐俊苗呼吁公众正视肥胖症,患者需于共病出现前著手处理肥胖症,不应单靠个人面对,适时寻求专疗团队协助。(梁思行摄)

香港肥胖学会主席徐俊苗指出,身体的“生存机制”令减肥变得极不容易。他解释,当一个人试图灭肥时,身体为免因卡路里摄取减少致死,荷尔蒙会迅速发生变化,大脑会产生食欲、减慢新陈代谢及减少卡路里燃烧。即使跟以往摄取相同卡路里,亦会增磅,做成“饮水都肥”的错觉。

徐俊苗续说,本港对于肥胖的歧视甚为严重,受访者认为肥胖人士较大机会懒做运动。但他说“肥胖不是一种lifestyle(生活方式)选择。大众需要正视肥胖症,不要等到有糖尿、心脏病出现才医治。”

他又强调,影响身体器官健康的“肥胖”与为了外型美观的“减肥”,属于不同减肥原理,不能使用与肥胖症一样的治疗方法,即缩胃手术、打针及药物治疗。

徐俊苗续说,患者不应一人面对肥胖治疗,应配合各医疗团队,如不同专科医生、注册营养师、临床心理学家、物理治疗师及运动专家合作,订立合适的个人生活方式、持续治疗才能有效减肥且不反弹。

▼6月17日 尖沙咀诺士佛台酒吧周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