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医疗能否为香港公营、私营医疗失衡破局 ?

撰文: 01医务所
出版:更新:

当香港医疗制度被评为全球最有效率之同时,香港人均寿命亦为世界之最。但讽刺地,香港公营私营医疗失衡却越来越令人忧虑。
撰文:大湾区医疗协进会创会主席陈伟强医生

公营医疗和私营医疗在运作上有不同分工。公营医疗除了统筹公共卫生和处理传染病爆发外,亦提供严重疾病医治、急症室服务、教学及科研和向贫穷人士提供医疗服务。私营医疗则提供社群基层医疗、优质医疗、非本港居民医疗和预防性健康服务,例如体检。

公营医疗与私营医疗

从资源分配角度来看,公营和私营医疗分别占香港整体医疗经费各一半,公营和私营医疗有着相近的的医生数目。

相近资源下,公营医疗需要管理约九成全港住院病床,但私营医疗则管理余下约一成全港住院病床。公营医疗在资源相对有限情况下提供众多医疗服务,无疑捉襟见肘。

在新冠疫情蔓延时,公营私营医疗失衡往往成为社会讨论焦点。当众多新冠患者因公营医院病床爆满而未能入院时,私营医院有病床空置但拒绝接收新冠病人;私家医生希望参与医治社群新冠病人,但特效药只能在公营医院供应,私家医生空有热诚但未能深入参与;不少非紧急手术,例如换关节手术,未能在公营医院进行,但相关资源和人手并没有安排到私营医院以进行手术。

远端医疗可从多方面改善公营私营医疗失衡

首完,残疾人士、行动不便长者和缺乏自理能力院舍人士高度依赖公共医疗,原因之一是他们需要特别车辆往返家居和医院;此外,一般私营诊所空间狭小并不适合行动不便者到访。

私营医疗可提供远端医疗以解决来往交通困难,行动不便者在不用外出情况下能得到医治,并同时减轻公营医疗负担。

其次,不少病情复杂之患者,例如患有罕见但致命的癌症,或长期病患者和康复者,例如中风后病人,均会长时间依赖公营医疗。多年以来,只有在大型公营医院里,才有各科医疗人员,如医生、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在同一地点共同参与医治。

不同地点私营医疗人员善用远端医疗沟通

在远端医疗下,分散在不同地点私营医疗人员可透过视像会诊、即时线上资讯分析和讨论,为患者妥善医治和作长远计划,一同分担公营医疗压力。

再者,私营医疗收费比公营医疗为高乃不争事实,很多患者在求医时以收费为重要考虑。私人诊所医生在应用远端医疗时,实际上亦可以减省诊所面积和租金、员工人数和薪金、家私和电器等支出,收费自然可以更加有竞争力,间接吸引公营医疗病人转投私营医疗。

最后,远端医疗其中两个重要元素分别为远端监察和智慧药物运送。远端监察透过行动器材或穿戴式器具,例如智能手机或手镯形状电子仪器,作出连续性量度、监察并传送生理指数,例如血压,到医疗机构作处理。

医疗人员,甚至AI人工智能,在分析后并在不需病人面诊下,已经能够处方药物。透过智慧药物运送,处方药物会经自动化流程运送到家中。病人安坐家中并完成诊症,同时亦减轻公营医疗门诊服务负担。

远端医疗在疫情下日益重要,其应用范围亦与日俱增,持份者应以务实态度多探索,多实践,期望将来以之解决更多医疗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