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增41宗死亡 两名57岁及55岁长期病男患者 院内感染后不治
第五波疫情放缓,今日(16日)新增794宗个案,多41宗死亡个案,其中3宗属较年轻的死亡个案。其中两名分别57岁及55岁的较年轻男患者,两人均有长期病,入院留医期间在院内感染新冠,最终在确诊第6天及第15天不治离世。
另外再多3宗死亡个案,滞后近一个月才呈报。医管局解释,早前确诊病人很多,不少离世病人没有进行病毒检测,当局正检视系统,一旦有更新就会对外公布。
▼3月4日 市面部分食肆情况▼
多3宗较年轻死亡个案 两人涉院内感染
第五波疫情的死亡个案为8,897宗。今日新增41宗死亡个案,医管局总行政经理(综合临床服务)李立业表示,其中3宗为较年轻的死亡个案。
其中一名57岁男患者,早前已接种两剂疫苗,患长期病,去年曾中风,有免疫系统引起的血小板缺乏症。患者在2月22日经律敦治医院入院,当时神志迷糊、发烧,身体多处瘀伤,血小板量低。入院后经不同电脑扫描,发现有中风情况,并有恶化迹象,加上水肿情况多,需要反复转院,在内科及加护病房(ICU)留医。由于昏迷程度及清醒程度有变,院方曾为病人插喉,其于4月10日病毒检测呈阳性,直至4月15日,即确诊第6天的早上4时30分离世。
另一宗个案为55岁男子,已接种一剂疫苗,患有长期病,肺癌有扩散。患者于3月14日经玛丽医院急症室入院,当时有气促、心跳快、X光检查显示有肺积水。4月2日患者于病毒检测呈阳性,医院随即开始处方药物治疗,包括瑞德西维、类固醇,但情况持续恶化,最终于4月16日下午6时离世。
医管局︰感染控制团队有检视做法
李立业表示,57岁男患者2月22日入院时筛查,及于急症室快测均是阴性,但到4月10日于医院正常检查时,核酸检测呈阳性,相信有机会是院内感染。至于55岁男患者,3月14日入院,但到4月2日确诊,相信同样院内感染。他强调,医管局感染控制团队有检视做法,相信在第6波会坚守原则。
至于余下一宗较年轻死亡个案,涉及44岁女患者,无打针记录,事主患长期病,包括心脏及肾病,需要洗肚。患者于3月24日下午经仁济医院急症室入院,入院时有气促,检测后对病毒呈阳性,情况持续恶化,于4月15日离世。
▼4月13日 防疫服务包最后派发日▼
3死亡个案相隔一个月才呈报
另外,当局公布3宗因数据滞后,于3月死亡但之前未公布的个案,其中1宗患者于3月7日离世,其余两宗于3月9日离世。
李立业表示,3名患者当时于急症室离世,进行法定验尸时发现,当时不肯定确诊,直至日前向卫生署确认才得悉。李立业解释,早前确诊病人太多,不少离世病人没有检测,当局正检视系统,一旦有更新就会对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