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病患者恐遭歧视 拒与人深交 从绘画中释放自我
“如果我讲畀同事知我有情绪病,佢哋会歧视我,我宁愿唔会同佢哋深交。”因为害怕被歧视,宁愿没有交心好友,亦不愿与共事多年的同事坦白自己的病情。多年来遭受旁人指责,又被要求遵守不同规则,为了显得“合群”,他不敢表达自己。直至遇上绘画,在艺术的世界中没有绝对的标准,他终可随心所欲表现真我,还成为导师,重拾自信。
坦白情绪病遭友人疏离
港铁纵火案后,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意思两极,有人希望多加谅解,有人则显得鄙视并口出恶言;学辉(化名)的同事,正属后者。
“佢哋(同事)话应该困住啲精神病人⋯⋯唔好畀佢哋出嚟害人。”在旁的学辉深感恐惧,害怕若同事知悉他患有情绪病,亦会如此歧视他。与同事共事超过5年,无一深交,就是有感人们对精绪病及精神病的误解极大。他曾试过与一位在活动中认识的朋友坦白个人病况,却换来朋友无情疏离。
30多岁的学辉小时候已患有过度活跃症和抑郁症,家人认知不足,常作出责备,甚至不懂带他就医,“话你仪容唔好,讲嘢太大声,姿势唔好,社交唔得⋯⋯”中五毕业出来工作,曾做过餐厅侍应和装修等,因记性不好,工作错漏百出,受过的冷言冷语不计其数。
随着年岁增长,他学会在新工作中压抑自己及遵守规矩,希望显得合群,自卑感却一直挥之不去。
画作可自由发挥 冀社会可真正共融
患有过度活跃症的人不能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兴趣多多的学辉先后学过结他、英文等,往往半途而废,数年前在别人介绍下参与画作班,一试爱上。在画画的世界中,他可以随心所欲表达自己,“得到解放,无咁多限制,点发挥都得,好自由。”如老师教导绘画“三眼仔”,喜欢历史的学辉便发挥创意,为其换上古代人的服饰。
无标签才可以和谐
绘画不止为他带来久违的自由感,还让学辉学懂专注,他自言平日专注力不超过40分钟,却曾在家中学习绘画技巧达3小时!早前被挑选成为画班导师,虽只教导一课,已足让学辉兴奋非常,“觉得自己残而不废,卑而不贱。”
众多画作中,学辉最喜欢一张画有不同有色人种等的作品。他认为社会对情绪病患者的歧视仍深,所谓的进步,仅是“由旧时会主动攻击,变到宜家避免接触。”喜欢那张作品,不是画得有多漂亮,而是学辉一直以来的愿望,“社会要有共融理念,唔再标签,咁先可以和谐。”
由香港展能艺术会 — 赛马会共融艺术工房举办的《多一点艺术节》,于2017年3月1日至31日期间举行,其中由残疾学员创作的视觉艺术作品,会于石硖尾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及港铁深水埗站社区画廊轮流展出,其中有一幅为学辉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