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热点惊现数十米长有色纸巾“排泄线” 环团吁勿糟蹋大自然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疫下无法外游,市民纷纷改到郊野公园呼吸新鲜空气,享受过后却遗下不少垃圾。根据渔护署资料,去年在郊野公园清理的垃圾已达1,807公吨。
有环团早前进行郊野山径垃圾调查,清理约1.5万件垃圾,其中纸巾、湿纸巾及其包装袋占逾三成。有“日出胜地”在假期过后,“纸巾花”遍地可寻,山径更惊现连绵数十米长、由用后发霉有色纸巾形成的山野“排泄线”。环团认为,郊野公园是港人的后花园,不应用垃圾糟蹋美好自然环境,呼吁市民自己垃圾自己带走。

+2

游人口罩、快速测试剂用后弃山野

环保团体绿惜地球,在今年1月8日至3月20日举行结合净山、废物调查及竞赛的慈善活动,共227人次出席79场行动,在城门、流水响、千岛湖、大潭、元荃古道等热门山径,合共清理共14,495件垃圾,累计涉足逾1,000公里山径,相当于麦理浩径十倍长度。

不过山野发现的垃圾种类,亦紧贴疫情市况。在山径中义工除发现随处弃置的口罩,更发现有使用过的新冠病毒快速测试剂。

在粉岭流水响赏落雨松旺季,环团在行动中清理逾千件垃圾。(资料图片 / 梁鹏威摄)

纸巾类垃圾占三成 马鞍山昂平“纸巾花”满地

调查发现,排名山径垃圾“榜首”的是纸巾,连同湿纸巾及其包装袋,占环团收拾的整体垃圾32%,较2019年同类调查多约一半。纸巾类垃圾踪迹除遍布山径、车辆可达的山径路旁、凉亭等,还有观赏日出日落等景点。就连山径旁的植物丛,以及野外露营场地一带,也发现纸巾,环团估计是游人在便溺后弃置。

绿惜地球以马鞍山昂平大草地为例,指该处经常出现满地“纸巾花”。粉岭流水响观赏落雨松旺季,环团在行动中清理逾千件垃圾,至于观赏芒草胜地大东山,亦曾清理超过700件垃圾。

露营场地附近现数十米长的“排泄线”

郊野公园内露营设施自2020年7月15日起暂时关闭至今,但仍无阻市民自行在非营地扎营。调查期间,曾见过一堆堆发霉染色的纸巾,甚至是整袋粪便,在植树场亦发现连绵数十米长,包括有色纸巾的“排泄线”,稍有不慎随时误踩“地雷”。

疫情下市民无法外游,不少人选择改为到郊外游玩,假期间多个露营地点“逼爆”。(资料图片/梁鹏威)

纸巾自然分解需时 环团吁游人带走弃置

绿惜地球项目主任潘星宙表示,不少人认为纸巾会自然分解而随处弃置,但不少纸巾品牌的卖点为其强韧度,甚至“湿水都唔烂”,落入自然环境后,要视乎天气、湿度、纸巾厚度等,需数周至数月才完全分解。

潘续说,湿纸巾更属难以分解的塑胶,也衍生生态及卫生问题。他建议游人,如在郊野人有三急,附近没有公厕,可在稍远离步道及于河溪水源之隐蔽树林,用树枝挖一浅洞解决,完事后回填泥土,用后纸巾以胶袋收妥带走。至于露营人士则可准备“便携式厕所”,方便事后处理。

明日(5日)是清明节假期,环团调查亦发现,郊野公园找到的烟头数量,仅次于纸巾。绿惜地球呼吁游人避免在郊野吸烟,或自备便携式烟灰盒带走烟蒂。

调查发现郊野公园找到的烟头数量仅次于纸巾,环团呼吁游人避免在郊野吸烟,或自备便携式烟灰盒带走烟蒂。(绿惜地球提供)

行山可自备“郊野四宝”

绿惜地球环境倡议总监朱汉强表示,不少山径是车辆较难前往,需清洁工步行遥远山路为行山客善后,“我们去大自然欣赏美景,而非睇垃圾、纸巾花,应做到山野无痕”。环团认为,市民到郊区舒展筋骨缓解“抗疫疲劳”同时,可自备“郊野四宝”,包括水壶、毛巾、食物盒,以及装载和带走果皮、口罩等垃圾的小袋子,减少郊野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