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哮喘病人求诊难 关注小组倡政府支援 纳专科药入通用药物

撰文: 黄煦致
出版:更新:

香港哮喘管理关注工作小组指出,哮喘患者在疫情下一旦在公众场合病情发作,常遇上“有口难言”的情况,病情转严重亦不敢到医院求医,需靠吸气管扩张药控制病情。呼吸系统科医生卢浩然表示,吸取气管扩张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过分吸取更有机会令病情加剧及增加死亡风险。卢称有一种合乎国际标准的专科药物,有助预防及减少发作,惟现在只能由专科医生处方。有立法会议建议,政府尽快将该专科药纳入通用药物,并建议普通科门诊设立一站式的哮喘治疗中心。

哮喘患者伍小姐多年来受哮喘困扰,在疫情下气管问题加剧。(香港哮喘管理关注工作小组图片)

疫情下一个月用一支扩张药

哮喘患者伍小姐,今日(30日)在香港哮喘管理关注工作小组举行的记者会上称,她多年来受哮喘困扰,在疫情下气管问题加剧,以往都是三个月用一支气管扩张药(SABA),现时一个月要用上一支。她多年来于普通科门诊看症,惟现时普通科门诊只提供配药服务,故病情未得到医生跟进。她坦言,很多时候都“咳得好辛苦,透唔到气” ,只能不断吸气管扩张药,形容“吸到顺先停”。

怕中招不敢到医院求诊

伍提及疫情下的情况时说:“坐巴士一咳,隔离即刻起身坐第二度。”她坦言感觉并不好受,加上若在街上突然发作,亦无法脱下口罩吸药,因“会畀人闹”,她现在连去普通科门诊配药也不太敢,改为到附近的药房买药。她表示,以前病情严重会呼召急救车送院,现在因怕中招而不敢到医院求诊。伍小姐明白持续吸药并不理想,但:“唔吸又会好辛苦。”令她感到十分矛盾。

呼吸系统科医生卢浩然表示,最新国际报告已清楚列明建议以ICS-formoterol(混合式吸入式类固醇及长效气管舒张剂)来治疗哮喘,惟大部分患者未被处方具控制性的药物。(香港哮喘管理关注工作小组图片)

吸气管扩张药未能控制病情

呼吸系统科医生卢浩然表示,伍小姐吸取的气管扩张药(SABA)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过分吸取更有机会加重病情及增加死亡风险。他指单靠SABA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最新国际报告已清楚列明建议以ICS-formoterol(混合式吸入式类固醇及长效气管舒张剂)来治疗哮喘,惟大部份患者未被处方具控制性的药物。

新药能预防及减少发作

卢表示,SABA(短效气管舒张剂)为救急药物,多为病情发作时使用;ICS(吸入式类固醇)需每日使用,能够预防及减少哮喘发作;ICS-formoterol(混合式吸入式类固醇及长效气管舒张剂)有效减低哮喘发作风险,并控制病情。

现时,普通科门诊医生在治疗哮喘病人时只提供SABA或ICS,专科门诊的医生则可处方合乎最新国际标准的药物ICS-formoterol。由于ICS-formoterol在医管局《药物名册》内被列为专用药物,只有专科医生可以处方,普通科门诊诊所的医生不能处方有关药物。

议员促政府将药物列入《药物名册》

立法会议员葛珮帆建议,政府尽快将专科药物ICS-formoterol纳入《药物名册》中的通用药物,减低患者因严重哮喘病发而需入急症室的机会,纾缓急症室的压力。她又建议,普通科门诊诊所设立一站式的哮喘治疗中心,参照外国或内地设立专门治疗哮喘的诊所增设肺功能测试仪器,及相关的传染病防控设施培训,招聘哮喘专责医护人员。另外,建议将哮喘病跟进治疗加入公私营协作计划,加强社区私家医生及药剂师协助治理哮喘症的工作。在疫后亦可继续适当扩展公私营协作计划,为哮喘病人提供更适切治疗。

▼3月29日 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到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