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村河广福桥现水上草地?环团料大薸非桥下繁殖 如垃圾静水积存
林村河广福桥下现水上“草地”?有不少大埔街坊在社交媒体分享,广福桥下出现大片绿色植物及覆盖河面,有留言形容“绿油油的河上美景”,亦有戏称“搬个龙门嚟踢波”,也有人担心会否令鱼类缺氧死亡。
有环团解释,该植物是大薸,多出现在平静的淡水或水流慢的河段,但广福桥河段不属淡水,估计它们从上游冲下来,而非在桥下大量繁殖,犹如漂浮的垃圾在该处积存。
渠务署回复指,已安排承建商清理积聚近广福桥的浮游植物,预计可在周四(31日)完成;又指有关浮游植物日前并未出现,且没有根茎连接,估计是从林村河上游被雨水冲下,在河道内积聚。
大埔区议员刘勇威在Facebook分享指,林村河广福桥下有大量绿色植物遮盖河道,不少街坊反映担心河底鱼类缺氧,也担心大量繁殖会影响生态,甚至腐烂时发出臭味,影响水质。另有街坊图片显示,这些绿色植物集中在桥底一带范围。
刘表示,有关现象非首见,通常数天后便消失,但今次属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有街坊反映略闻到臭味,但未知气味是否来自大薸。他又指,有街坊指上周在林村河上游的尼龙水坝亦发现有大薸繁殖,料随水往下流,至广福桥河段容易出现淤塞。
水务署回复指,于梅树坑大埔头原水抽水站旁的林村河道设有尼龙水坝,用以截取从上游集水区域收集的原水,近日在定期巡视期间,在该段河道发现河水面有漂浮性水生植物,并已清理。
大薸不及凤眼蓝霸道
绿色力量总监郑睦奇确认有关植物属大薸,多出现在平静的淡水(例如荷花池)或水流慢的河段(例如堰、气垫堤坝),当温度适合或在夏天,大量繁殖及蔓延覆盖至成个水面。他表示,大薸属本地原生植物,突然在广福桥一带出现,估计它们原本在上游堤坝的静水区繁殖,但未知何以流入下游区。
他认为,大爆发的先决条件是有大面积的水面,加上广福桥河段不属淡水,估计大薸从上游某处冲下来,而非在桥下繁殖,犹如漂浮的垃圾在该处积存,生存机会不高,故不算大爆发。按目前影响范围,他料对鱼类影响不大,倘数量太多或影响水质,相信捞走即可。
郑睦奇又指,大薸与凤眼蓝均属浮水植物,开花不及后者般明显,但因属本地原生植物,故不及属外来入侵性植物的凤眼蓝般霸道。他解释,倘不干预凤眼蓝而出现大爆发时,无论是鱼塘或河道,均可被覆盖至整个水面,开花后虽吸引市民“打卡”,但属不受控的生长,影响光合作用及令水体缺氧,腐化后亦祸及水质及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