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头袭大屿】18辆禁区车争1泊位 塘福海岸保护区被填土建车场

撰文: 邓丽婷
出版:更新:

塘福原居民出租私人停车位,月租1005元,有市有价,但车场在海岸保护区倒泥填土而成,背后隐藏污染环境的危机。大屿山南区乡事委员会主席张富“含冤”谓:“呢一两年啲车嘭嘭声多咗好多”,乡委会要求政府增加车位多时,当局遭懒理,强调保育同时亦要照顾村民需要。现时,驾驶人士必须持有俗称禁区证的“大屿山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才可进入屿南,截至2016年底,有效的禁区证约达8,900张,较11年底的5,800张急增逾五成,但屿南只有约500个公众私家车泊位,即系现时约18辆车争一个车位。前大屿山的士联会主席潘国雄指,近年区内用车的人不断增加,车场需求有增无减,屿南生境还可受保护吗? (系列之二)

屿南路以南地区已被划为海岸保护区,但近年部分土地被村民改建为私人停车场。(黄伟民摄)

由东涌道右转入屿南路,前行约四公里来到港人渡假胜地之一的塘福,巴士站旁边是免费泊车的公众停车场,但车位只有25个,稍为多车就一位难求,驾驶人士遂随便泊在出入通道,或者唯有另觅车位。既然有车位需求,公众停车场周围渐渐衍生出堆泥及平整绿地而成的私人停车场。

停车棚现已增至八个,车位达至少40个。(黄伟民摄)

原居民圈地起车棚出租

在塘福乡公所对面、巴士站旁,一幅位于海岸保护区的土地,十多年前被铲去植被,用作露天停车场,2011年起,当中部分私人地段依地界舖上了石屎、加装铁皮上盖,改建为私人停车场。附近地主有样学样,时至今日,该地的停车棚已增至八个,目测车位至少达40个。停车棚以外土地属于官地,即使当局已竖立“政府土地”的告示牌,不少持有“禁区证”的车主肆无忌惮停泊车辆在官地上。

车棚张贴出租告示。

车位月租1005元 多由原居民买地后改建

走入停车场内,记者被大小不一的停车棚包围,场内除了停泊多辆私家车,亦见两架挖泥机、泥头及石堆,疑似计划平整更多土地。其中一个车棚张贴了出租告示,记者致电负责人陈小姐查询租务,获回复指其车棚共划成12个车位,四个自用、八个出租,月租1005元,场内更设有水喉洗车。她承认自己是塘福原居民,附近的停车棚大多由村内原居民买地后改建,以应付村内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坦言车棚外的泥地乃官地,但仍有不少车辆冒著违例泊车的风险停泊。

公众停车场旁边另一幅海岸保护区的土地亦被堆泥,其中一副私人地后被改建为私人停车棚。(黄伟民摄)

车场旁官地被倒泥及建筑废物

公众停车场旁边另一幅海岸保护区的土地亦被堆泥,并改建为私人停车场,情况与巴士站旁边的车场一样,但停车棚只有一个,划为六个车位,未见出租告示。值得留意的是,该停车棚外的官地停泊了一架吊臂车及两架泥头车,泥头车旁的官地被堆放泥头及建筑废料。记者2月22日已就两个车场倒泥及占用官地一事向地政总署查询,惟一周后仍未获回复。

政府正研究以GPS监察废料车位置,监察非法弃置废料。(资料图片)

禁区证急增 公众车位供不应求

单单一个塘福,填土而成的私家车位至少达60个,大屿山南区乡事委员会主席张富直言:“个个地方都唔够车位,啲车泊晒喺路边,搞到双线行车都变单线行车。”对于有村民在海岸保护区内填土改建车场,他“呼冤”指,保育同时都要顾及村民需要,“咁多车摆边度?摆车路?唔畀啲车行?”他又称:“你有你环保嘅问题,人都有人嘅问题”,归咎问题在于当局未有聆听村民诉求,适切增加公众停车位。

私人停车场及旁边官地泊了不少车辆。(黄伟民摄)

现时,石门甲道以南的东涌道,以及屿南的所有道路属于禁区,驾驶人士必须持有俗称禁区证的“大屿山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才可进入有关道路。运输署回复《香港01》指,截至2016年底约有8,900张许可证生效,较2014年底的约7,300张增加了约两成,与2011年底的约5,800张比较,升幅更达逾5成。然而,运房局15年底回复立法会议员提问时称,大屿南共有48个旅游巴泊车位及436个公众泊车位,即系约18辆车争一个车位。张富慨叹:“呢一两年,好多人入来住,啲车嘭嘭声多咗好多”。他不满运输署批出越来越多禁区证,却未有增加公众停车位配合,实为政策不足。

蓝的司机:区内用车的人不断增加

除了持续批出禁区证,港府近年亦放宽南大屿山的道路交通管制,继前年12月増加进入屿南的旅游巴士数目至40辆后,去年2月亦推出“大屿山自驾游”计划,平日容许25辆私家车在上午八时至晚上七时进入大澳、水口、塘福及贝澳等地郊游。前大屿山的士联会主席潘国雄表示,自驾游人士不熟路、行车慢,不多不少会增加大屿山交通负荷,但他认为南大屿最大的问题是公众停车位严重不足,加上近来区内用车的人不断增加,泊车越来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