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营房屋落成量走数15% 智库倡建土地储备 预留未规划熟地应急

撰文: 林颖娴
出版:更新:

根据房屋委员会最新数据,一般家庭轮候公屋时间已升至长达6年,创23年来新高。团结香港基金认为,政府过去12年大幅增加土地房屋相关部门的预算和人手编制,却无法相应提高建屋量,更发现过去8年的公营房屋建屋量预测平均“走数”15%。
该智库认为问题在于咨询程序过于繁复,建议精简相关程序,并应制定土地储备机制,将仍未规划的熟地纳入“白色地段”,在有需要时可以因应不同的发展腾出相关土地使用,尤其在现时缺地兴建隔离设施时,便突显此举的重要性。

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叶文祺(左)。(资料图片)

相关部门开支增2倍 公营房屋量上升不足一成

团结香港基金比对2008年和2020年的政府数据,发现土地及房屋供应主要相关部门的预算由48.7亿元增加140.4亿元,增幅达188%,而人手编制亦由16,306人增至21,003人,增幅亦达29%,惟该12年的公私营房屋落成量仅增加9%,至32,149伙,显示公共资源投入无法转化成房屋产出。

+3

不同部门都要逐一咨询公众 专家斥“架床叠屋”

该智库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叶文祺续指,2013/14年度至今的《长远房屋策略》的公营房屋5年建屋量预测平均延误15%,对上一份长策的落成量延误更达21%。他认为问题主要成因主要是咨询过程过份繁复、冗长,屋宇署、土木工程招展署、地政署、房委会等部门,需在工程的不同阶段咨询公众,而在填海前,亦要先拟备新的分区计划大纲图或修订大纲图,形容有关做法是“架床叠屋”,拖慢工程进度。

他以大埔颂雅路西的公营房屋项目为例,项目由2014年在大埔区议会提出后,蹉跎7年仍未能满足区议会要求,令项目推迟至少6年;而油塘碧云道项目则因为一个地盘未完成改划,令另一个地盘亦不能开展工程。他认为政府应厘清区议会的咨询功能,相关部门要以专业判断适当采纳意见,并应该先在已完成规划的土地动工,让部分单位提早落成。

该智库又发现,公营房屋项目的资料披露水平远低于私人住宅,当局仅对外交代单位交付的数字,惟土地发展程序、提交建筑图则、建筑工程动工、建筑工程竣工等资料均欠奉,而长策对于后5年的单位落成量亦是空白,促请政府建立一站式平台披露各项细节。

▼前新田购物城地盘▼

+8

倡政府仿傚市建局设“白色地段”土地

对于近日政府在觅地兴建社区隔离设施上有困难,叶文祺认为,问题主要出于政府欠缺土地储备,亦即欠缺可用的熟地,他建议政府参考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的做法,将未有长远用途的政府土地纳入“白色地段”,容许更有弹性的土地用途规划,让政府在有需要时,可以因应不同的发展拨出相关土地使用。他特别提到,明日大屿完成填海工程后,便可以将未规划的地皮拨入“白色地段”。

+2

促设公务员绩效评核指标 赏惩相关部门职员

叶文祺又建议,在每个新发展区,尤其是北部都会区和明日大屿,成立专责部门统筹相关发展,包括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监督收地等程序,并应参考新加坡和南韩制定公务员绩效评核指标(KPI),以赏惩制度,以激励相关部门的职员。

至于在增加土地供应方面,团结香港基金认为,应提高新界整体发展密度,尤其是临近深圳的边境地区,以及北环线沿线地区,并容许发展商同时规划新发展区中较后期数的土地,加快房屋的落成。他又再次重申,政府应减少绿化地带比例、重新规划湿地缓冲区,以进一步释放可供建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