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前瞻】量入为出理财哲学 源自二战后英国不愿为港包底
多年来本港一直将“量入为出”理财哲学视为金科玉律,甚至将之写入《基本法》,但同时令本港坐拥巨额财政储备而不能动用。究竟“量入为出”的说法从何而来?
香港教育学院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助理教授方志恒解释,“量入为出”的理财哲学,源自英国殖民地的管治传统。因为当时伦敦政府管治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不希望殖民地财赤而为宗主国带来财政包袱。港府必须确保财政上能自给自足,所以过去百多年来港府理财均倾向积谷防饥,确保库房有足够储备,并抗拒增加经常开支。
有关说法最早可追溯至1948年,当时港府正致力二战后的重建工作,经济残破,而且开支庞大,当时财政司花露时(Geoffrey S. Follows)首次明确提出要“累积储备”,以摆脱财政不稳的困境。
接下来的30年,几任财政司例如50年代的祈乐嘉(Arthur Clarke)、60年代的郭伯伟(John J. Cowperthwaite)均先后提出明确财政储备指标。直至70年代,财政司夏鼎基定下“开支不能超过收入八成”、“经常性开支不能超过政府总开支七成”、“财政储备不少于开支15%”的黄金法则。
回归后,曾荫权、梁锦松、唐英年均先后维持“财政储备维持在相等于12个月的政府开支水平”。直至2007年唐英年不再沿用上述说法,改为“维持充足储备”这个含糊说法,而曾俊华亦一直沿用至今。
对于政府这种“量入为出”的理财,工联会立法会议员王国兴认为这种哲学原则上并没有错,亦是政府应该继续采用的,“没有钱又如何使?”然而政府要强调财富再分配,以帮助弱势。社民连立法会议员梁国雄则质疑,究竟是“量”多长时期的收入和支出,“到底是一年抑或是十年?”用以量度财政预算的时间范围没有明确指明及写入《基本法》是十分奇怪的事。
方志恒认为,量入为出的审慎理财哲学在港根深蒂固,若要改变将引起极大争议,不过他同意政府有责任向市民解释何谓适当“财政储备”,“若政府只是无止境一味储钱,市民将难以接受。”
年份 | 财政司司长 | 在预算案中的“量入为出” |
1997-1998 |
曾荫权 |
这份财政预算案亦在较高层面,展示我们如何能与中国共同努力,贯彻履行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的承诺.....我们所编制的这份财政预算案,不仅严格依循一贯的审慎理财原则,亦力求符合由今年七月一日起实施的《基本法》规定。 |
1998-1999 | 曾荫权 | 第二件是笼罩亚洲财经市场的金融危机。面对这次危机,我们更深切明白到我们必须拥有雄厚的储备。 |
1999-2000 | 曾荫权 | 制定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所作的任何决定都必须符合《基本法》的宪制性规定。我既要紧守行之已久的理财方针,维持国际社会对我们的信心,又必须因时制宜,采取可行的策略 |
2000-2001 | 曾荫权 | 我们的理财哲学,也是源自一贯传统,主旨就是“审慎”二字。具体内容也无甚奥秘,只是坚持一些简单的原则:量入为出,致力避免赤字,不让政府开支增长超越经济增长,以及维持简单明确的低税制。 |
2001-2002 | 曾荫权 | 正因为我们的经营帐目有欠理想,我们更加要持守审慎理财的原则。 |
2002-2003 | 梁锦松 | 现在,让我集中讲述公共财政。一如以往,政府将继续以审慎理财为原则。《基本法》第107条规定特区的财政预算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并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 |
2003-2004 | 梁锦松 | 顾及目前香港的经济环境,我们也要避免加剧通缩和影响消费意欲。我提出的开源节流措施,将会以明确的目标,切实可行的步伐,按部就班,达致两者的平衡。 |
2004-2005 | 唐英年 | 我会致力遵行《基本法》所列明有关审慎理财的重要原则,即量入为出、力求收支平衡。 |
2005-2006 | 唐英年 | 我重申政府会继续审慎理财,量入为出,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并使财政预算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 |
2006-2007 | 唐英年 | 由于香港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体系,很容易受到外来冲击,加上经济有周期性,所以经济向好时,我们要积谷防饥,否则经济逆转时,我们就没有空间推出措施,利民纾困。我们有需要把公共开支所占的比重保持在低水平,以确保公共财政稳健。 |
2007-2008 | 唐英年 | 为贯彻行政长官“以民为本、务实进取”的施政理念,我希望这份预算案做到力之所及、藏富于民,并平衡社会不断转变的诉求 |
2008-2009 | 曾俊华 | 我的第二个理财信念,是财政政策必须有可持续性。如果我们要增加政府经常开支或减少政府经常收入,就必须确保有关转变可以维持下去。 |
2009-2010 | 曾俊华 | 我在去年的预算案提及我们奉行的公共财政原则,即审慎理财、量入为出、简单而低税率的税制。 |
2010-2011 | 曾俊华 | 长远而言,香港人口老化,工作人口减少,税基会更趋狭窄,我们更加需要未雨绸缪,增加储备以应付这些挑战。 |
2011-2012 | 曾俊华 | 除了应付日常运作需要,在经济周期回落、政府收入受影响时,亦可提供资源让我们保持开支相对平稳,帮助应付突发事件。 |
2012-2013 | 曾俊华 | 在制定今次和过往四份预算案时,我一直恪守《基本法》的规定,力求收支平衡,避免出现赤字。 |
2013-2014 | 曾俊华 | 维持有效的财政管理和纪律,紧守量入为出、应使则使的原则。若我们盲目增加开支,今天的支出最终只会成为下一代沉重的负担。 |
2014-2015 | 曾俊华 | 随着人口老化,劳动力下降,香港的经济和政府收入增长会减慢,如果开支增幅持续超越收入增幅,结构性赤字是在所难免的。这个结论提醒我们“量入为出”和“审慎理财”的重要性 |
2015-2016 | 曾俊华 | 结构性赤字会在十年左右出现......但是我们需要及早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开支、保障收入和适时储蓄。 |
【收支篇】预算案前瞻‧香港财政分析系列之三
立即进入《香港01》“我要做财爷”游戏,审批你想要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