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会助养风波|事主现身 与少年异地追查:每年300元用喺社群

撰文: 金伟诺
出版:更新:

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媒体发文,指自己经宣明会助养10年的儿童“又烟又酒又跑车”,更揭发该“潮童”多年来无直接接收过事主任何捐款。涉事助养者罗先生接受《香港01》访问时表示,目前仍会联络“助养”少年,指对方向当地宣明会查证后发现,罗生每年的捐款中有300港元会投放于其社群,仅是捐款额的10%。

罗先生上周收到宣明会信件,信内附有其助养位于阿尔巴尼亚Korca的男童Xhoni Terolli的相片。罗称:“我谂佢已经大个仔,相信他有Instagram,就打算能不能够揾到佢,纯粹系咁样。”按下搜寻键后,罗见到相中少年的社交媒体,只是对方大部分相片“又烟又酒又跑车。”

“你助养系为佢好,不想佢一世贫穷。但他用了我(给)零用买烟买酒,我当然不接受。”罗生直接向少年发讯,对方居然对“被助养”一无所知。

+1

助养十年涉3万多 惟每年仅300港元投放社群

随着罗先生于上周透过社交媒体揭发事件,并引起大众关注。香港宣明会数日后录制短片澄清。总干事冯丹媚指已第一时间联络涉事少年及通知阿尔巴尼亚办事处。她又指当地人员已向少年和其父母了解过,他们清楚知道宣明会不会直接将捐款赠小朋友。而是利用捐款建设基础教育工作、改善水利等社群工作,从而该小孩生活有更好发展。

对于宣明会的回应,罗先生表示接受,“无可能我捐嘅钱,直接用喺当地小朋友身上,佢哋唔识处理金钱。”不过罗认为“助养”这两个字可圈可点,始终主观愿望觉得助养是花一笔钱,直接用于小朋友身上。而现时是宣明会指派一儿童向助养者写信的做法,会令助养者以为对方就是受助人,但该“受助”儿童根本不知情。

罗亦透露目前仍会与少年联络,对方称曾查询当地宣明会办事处,得悉自己曾参与一些社群活动,但他对自己“被助养”毫不知情。当地职员亦告知少年,原来罗先生每年约3,000港元的捐款中,只有300港元落入当地社群。罗先生得悉后希望宣明会解释:“我本身捐咗10年,每个月捐270元,至少捐了3万多元,当中只有3,000元落入佢哋社群。我无谂过只有一成钱系可能帮助小朋友,另外九成钱用喺边呢?”

他又指该少年提到在学业上有财政困难,希望要一笔钱继续读书,问罗会否直接得到现金。罗则回应少年应询问当地宣明会。

+1

宣明会无正面回应

《香港01》就罗先生的情况查询香港宣明会,问及助养人每月捐款如何分配社群、该少年生活的Korca社群涉及多少位助养人捐款,同时要求宣明会提供Korca社群发展成果照片等。惟宣明会只回复:“助养儿童计划以儿童为中心,参与助养儿童计划的捐助者可以帮助贫困孩子及其家庭和社群的生活环境得到长远改善,持续发展。”

罗:无叫其他人唔好捐钱

经此一事,罗先生留意到有不少留言说他“傻仔”,又认为捐钱给慈善机构等于“倒落咸水海”。但他认为不应“一枝竹篙打一船人”,深信有些人需要慈善组织,才可获得援助。他助养该阿尔巴尼亚少年前,亦曾经宣明会助养一位柬埔寨女孩,对他是良好的体验。他又说:“只要清晰自己在做甚么便足够,(每月)数百元不会为生活带来很大问题,可能少少捐献帮助到一个社群,我觉得意义是可以的,但要弄清楚自己的钱,是否落入正确地方。”

目前罗先生已取消捐助,又指“助养”一词是“美丽的谎言”,目的只为吸引大众捐款,“(捐款)接触不到小孩,或对方不知道则不会再捐款。”然而若机构能更清楚列出捐款帮助社群的项目,如建学校或医院等,他会乐意参与捐助。

本报道于2021年12月13日上午刊登,香港宣明会于同日傍晚发声明,内容大致如下:
1. 该名捐款人的捐款一直用于他的助养儿童及其所属社群的扶贫工作
2. 香港宣明会投放92.8%的捐款到全球救援及社群发展工作,总行政开支只占7.2% ,当中2.4%用于行政费用及3.6%用于筹款费用,另有1.2%用于教育推广,数字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3.“助养儿童计划”以儿童为中心,为贫穷孩子、其家庭以至社群提供生活基本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