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会非洲助养童连番被指控存疑团 官方终回应:亲友或义工代笔

撰文: 林颖娴
出版:更新:

宣明会日前被助养人指控,指重复寄出助养儿童照片予捐款者后,其后亦有人质疑宣明会造假,声称透过该会与在非洲马拉维助养的女童以英文书信往来长达9年,惟她2018年前往当地探访,却发现受养女童不愔英语,会面时表情木纳,与书信上开心的心情截然不同,质疑她捐款多年“供书教学”,“点解连最基本嘅英文一句都学唔识”,呼吁市民停止“黑心助养”。
香港宣明会今日(3日)回应指,马拉维的家庭及孩子主要以当地的语言作日常沟通及学习,未必能用流利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般会邀请助养孩子的亲友或当地义工代笔,并会在信件中注明由他人代笔,而孩子亦经常会在信上绘画图画,表达对助养者的谢意。

网民Denise日前在Facebook发文指,曾到非洲马拉维探望其助养儿童,惟与她会面的受养儿童只会说当地语言,不愔英语,“我每个月捐既钱唔系话帮助佢供书教学咩?点解连最基本嘅英文一句都学唔识,原来平时写信比我既英文,都系假!呃我!”她又质疑助养儿童不想与她会面“全程都无见佢有开心表情”,“但平时同小朋友写信,佢对我既反应系充满开心”,当时职员解释小朋友首次与她会面太紧张才会面无表情。

派物资演变打交、推撞

她续指,她出发前四个月,已通知宣明会将带同物资派发予当地村民,希望该会作出相应安排,惟她抵埗后,有村民争相抢物资,更演变成推撞、打交的场面,质疑会方“零安排”,及后才“补镬”,列出名单由村长代为派发。

她探访时又发现有货车运送大量汽水、饼干物资到宣明会位于马拉维的办公室,质疑相关食物是否适合村民,而经理室内的洗手间有花洒冲凉装置,批评是“十分奢侈”。她回港曾致电宣明会,要求约见高层当面对质,惟遭到对方拒绝。

宣明会回应指,马拉维的家庭及孩子主要以当地的语言作日常沟通及学习,不少偏远及贫困地区的助养孩子未必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助养者沟通,会方一般会邀请助养孩子的亲友或当地义工代笔,并会在信件注明,孩子亦经常会在信上绘画图画,以表达对助养者的谢意,强调同事在市民参与助养儿童计划时,会向助养者讲解相关安排。

+2

至于Denise在办事处看到的饮品和零食,宣明会解释指,相关食物是派发予参与培训活动的社群成员,让他们能补充体力,支撑为时大半天的培训,为节省成本,该会一般会购入一整季的食品。而该会当年已透过电话沟通,跟进投诉人的疑虑,并又紧密地与马拉维的同事跟进、逐一回复,以及要求当地办事处提供助养者的致谢信件和儿童们收取礼物后的照片,强调十分重视该位助养者近日在网上表达的意见。

宣明会日前亦被踢爆寄出的助养儿童照片多次重复且“忽然年轻”,该会再次感谢每一位助养者的支持及市民的意见,并承诺将继续改善工作流程,也会与各地的办事处紧密合作,加强覆核及监管,以确保助养者的善款得到妥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