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米埔普查发现疑新品种蜘蛛 森林物种增显示湿地开始老化

撰文: 曾向铨
出版:更新:

米埔湿地或出现全球新品种蜘蛛,一家大细栖身红树林树叶!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香港分会在一项香港湿地生物多样性普查中,在米埔发现三只疑为新品种的蜘蛛,现正交由法国专家鉴定。普查又拍摄到,多达900只香港独有的米埔曲翅萤在夏天同时飞舞,数量之多为历年首见,十分壮观。
同时今次纪录到多只罕见动物出没米埔,如欧亚水獭和乌雕等,WWF香港分会保护区主任黎雅仪指,森林物种有所上升,显示湿地有森林化的迹象。

WWF于2015年5月展开为期两年的“香港湿地生物多样性普查”。(WWF香港分会提供图片)

普查发现物种增150种

WWF于2015年5月展开为期两年的“香港湿地生物多样性普查”,更新米埔和内后海湾一带的基线生态资料。结果发现,米埔的物种数目较两年前增加逾150种,达到超过2050种,当中蜘蛛品种增加逾90种、植物增加逾60种。

去年9月,米埔南边、近锦绣花园水道有多达900只米埔曲翅萤飞舞。(WWF义工Jan Ho提供)

首见900只米埔曲翅萤飞舞

除了发现疑似新品种外,普查掌握到首见于后海湾的萤火虫──米埔曲翅萤的更多资料。米埔曲翅萤于2010年首次被发现,会发出黄橙色的光,闪得较慢,但多年来对牠的栖息地、数量等了解不多。黎雅仪称,在去年9月的一晚,于米埔南边、近锦绣花园水道就见到多达900只米埔曲翅萤,“好壮观,牠们在草面一闪一闪”,是该种萤火虫有纪录而来单次见到的最多数目。

左起:WWF香港分会保护区主任黎雅仪、义工Fiona、项目经理(香港湿地生物多样性普查)王伟东、义工Lawrence公布普查重点结果。(曾向铨摄)

普查规模大 短时间难再做

米埔湿地得以被“地毡式搜查”,一班“公民科学家”功不可没。WWF招募了450名“公民科学家”参与普查,当中三分一是大专生或中学生,其余是一般公众,有退休人士,亦有家长小孩。王伟东表示,对上一次米埔的基线生态调查要追溯到1983年,今次在“公民科学家”的帮助下得以再次进行普查,他们亦参与了其中超过一半的调查项目,“以往人手难以同时于不同地点点算蝙蝠数目,今次他们培训后可参与这类工作,对搜集、初步整理数据非常重要。”普查拍得超过10万张相片,另外又有大量数据分析工作,王伟东相信短时间难再以进行大型普查,惟希望能每隔5至10年能再做调查。

豹猫。(WWF香港分会提供图片)
欧亚水獭。(WWF香港分会提供图片)
澳门虎天牛。(WWF香港分会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