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楼送斜坡】观龙楼惨剧11年后 港创滑坡指数预警

撰文: 陈广盛
出版:更新:

“滑坡指数”是用来量度一场暴雨引发山泥倾泻的能力,方法是比较该场暴雨,和1994年7月引致观龙楼山泥倾泻惨剧的暴雨,两者可引致的山泥倾泻数目。造成5死3伤的观龙楼山泥倾泻惨剧,正是促使政府订定滑坡指数的重要原因。相隔11年后,政府公布引致这宗惨剧的暴雨,其滑坡指数为10,并以此为基准。简而言之,一场滑坡指数为5的暴雨,其可引发山泥倾泻的数目,是当年暴雨的一半。而在2008年6月7日,一场暴雨引发屯门旧咖啡湾山泥倾泻,滑坡指数达12,即情况比观龙楼当日更糟。

引发观龙楼山泥倾泻的暴雨,其滑坡指数定为10。(土木工程拓展署图片)

观龙楼惨剧后,政府为了更有效及准确反映一场暴雨可能引发山泥倾泻的机会,至2005年发明了一套全球首创的滑坡指数,订出观龙楼惨剧的指数为10,并以此为基准,供市民参考,好让他们采取预防措施。

观龙楼惨剧作基准 指数为10

专家认为,虽然绝大部分山泥倾泻都由暴雨引发,但暴雨覆盖范围内的斜坡数目,以及是否巩固,也影响山泥倾泻发生的机会,滑坡指数加入这些环境因素,令警报更准确。

当系流收集暴雨资料后,政府会将雨量等数值和观龙楼惨剧当天的暴雨数值作比较,以订出指数。指数愈大,风险愈高,发生山泥倾泻的数目也愈多,市民便应愈加留意。

以一场滑坡指数为5的暴雨为例,其可能引发的山泥倾泻数目,便是观龙楼惨剧所出现的山泥倾泻宗数的一半;当然,滑坡指数也可以大于10,如2008年6月7日引发屯门旧咖啡湾山泥倾泻惨剧的暴雨,指数为12,即情况比观龙楼当日的情况更糟。

土力工程处和天文台在全港设置多个自动雨量计,成为一个庞大网络,当遇到连场大雨,预料未来24小时的降雨量足够导致多宗山泥倾泻,天文台台长和土力工程处总监,便会共同决定发出山泥倾泻警报。

滑坡指数5以上引致人命伤亡的山泥倾泻摘要
山泥倾泻地点 滑坡指数 发生日期 伤亡人数
屯门旧咖啡湾 12 2008年6月7日 2死
荃湾芙蓉山村 10 2005年8月20日 1死
坚尼地城观龙楼 10 1994年7月23日 5死3伤
深井新村 8 1999年8月23日 1死13伤
沙田万佛寺 6 1997年7月2日 1死1伤
香港仔深湾道 6 1995年8月13日 2死5伤
柴湾翡翠道 6 1995年8月13日 1死1伤
狮子山下村 6 1989年5月21日 2死3伤

资料来源:土木工程拓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