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赠|首对肾脏交叉捐赠手术成功 家属心痛伴侣洗肾痛苦多年

撰文: 朱海棋
出版:更新:

本港轮候器官捐赠人数超过2,700人,其中85%病人是等候肾脏移植。医院管理局2018年底推出“肾脏配对捐赠先导计划”,供有意捐赠肾脏给家人,但身体情况不吻合者,跟另一个家庭交叉配对捐赠。事隔三年传来喜讯,成功为两名洗肾近6至8年的病人换肾。
捐出肾脏的家人坦言心痛另一半忍受洗肾束缚及并发症风险、痛苦,“结婚之后我已经决定捐肾”;饱受病患折磨的受赠者,感谢伴侣“参加计划无私捐出肾脏,比我有重生机会。”医管局亦积极考虑将配对计划扩至肝脏甚至海外配对库。

医管局肾脏配对捐赠先导计划,首次配对成功。(罗君豪摄)

肾脏及肝脏都可以活体移植,而需要接受肾脏移植的病人占最多,截至今年6月底达2,320人,平均轮候尸体肾脏时间长达4年半。除了移植尸肾,病人亦可以接受活体肾脏,但当愿意捐赠的家人血型及HLA抗体不吻合时就无法进行。医管局就在2018年底推出肾脏配对先导计划,供患者及一名家人加入配对库,与另一个家庭配对“交叉捐赠”。

由于双方不能得悉对方身份,故不能公开两个家庭身份。其中受赠病人甲洗肾8年,三年前得悉有配对计划即时加入配对库,去年获悉跟另一家庭成功配对,但手术前2至3星期对方撤回意愿。不过今年6月再传来好消息,可与受赠病人乙及家人配对,最终今年8月底完成手术、9月初出院赶及中秋节庆团圆。

医院转述受赠病人甲的家人感受,多年前已希望捐肾予家人,可惜血型不适合告终,只好一直轮候尸肾,“一年又一年,愿望都未能实现,眼见对方健康渐渐走下坡,心情好难受。”受赠病人甲就直言饱受洗肾多年折磨,“如果无呢个计划,真系唔知要几耐先有机会换肾.....特别多谢我嘅另一半参加呢个计划,无私捐出肾脏比我有重生机会。”

外科团队正在进行其中一名病人的肾脏移植手术。(医管局提供图片)

受赠病人乙的家人多年来亦痛心另一半忍受洗肾束缚及并发症风险,“结婚之后我已经决定捐赠肾脏,并无疑虑”,但血型不吻合,今年得悉有交叉捐赠计划后便立即加入并完成手术。受赠病人乙得知家人血型不一样时,对换肾期望落空,但知道可以配对后重燃希望。

两组换肾手术分别在玛丽及玛嘉烈医院完成,为免两个家庭知悉对方身份,医院亦要做足保密功夫。玛嘉烈医院泌尿科主管及外科部顾问医生林耀宗表示,无论入院、手术前后、住院及出院,都避免两个家庭相遇,亦要确保两组手术公平,因此两间医院医护要“对表”,透过视像方式同步做麻醉、落刀、微创摘取肾脏等。

麦肇嘉表示,捐赠者要跨出心理关口,才能捐出肾脏给素未谋面人士。(罗君豪摄)

今次手术受赠者虽有并发症,但最终都妥善处理并出院,医管局中央肾科委员会主席麦肇嘉称,两个家庭事前已完成血型及HLA抗体等测试,并无增加排斥风险。玛丽医院综合肾科透析及移植服务联席总监马锦文补充,肾脏离开身体缺血越长,受赠者的复元时间亦越长,活体捐赠时可妥善安排手术时间,肾脏大约缺血10至30分钟便移植到受赠者体内,较遗体捐赠更快。

至于如何选择配对库的个案,医管局肾脏配对捐赠计划工作小组联席主席郭少燕称,每三个月便会做配对,两组家人年纪不能相差超过30年,首要考虑他们的血型及HLA抗体吻合度,之后亦会考虑年龄、在配对库的轮候时间。

郭少燕表示,交叉捐赠首要条件是双方的血型及HLA抗体吻合。(罗君豪摄)

配对库目前有26对家庭,医管局肾脏配对捐赠计划工作小组主席冯加信表示,成立初期的确较少,期望几年后会有50至100对。麦肇嘉就称,受赠者家人的心理关口不易跨过,因为捐赠对象不再是家人,而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但大部份适合加入配对库的人士都愿意考虑。

医管局总行政经理(综合临床服务)李立业称,首次成功配对代表计划可行,期望公众对计划有信心,令更多人愿意加入配对库。他又提到当局会积极考虑将配对计划扩展至肝脏,以及海外配对库,但要面对法律、器官运输等挑战。

李立业期望公众对计划有信心,扩充配对库。(罗君豪摄)

参加计划人士需要过三关

1.病人要被诊断为需要接受肾脏移植并已纳入了器官轮候名册

2.其直属家人或配偶有意捐出自己器官,经检查后证实不适合捐给自己的家人

3.该二人组合自愿参与肾脏配对捐赠先导计划,便会获纳入配对池,抽取血液样本作检测,与池中其他组合配对。医管局早年举例,如女病人的三名儿子都想捐赠肾脏予她,但临床评为不适合,而且三人都有意参加先导计划,便会有三个组合放进配对池,分别是“妈妈与大儿子”,“妈妈与二儿子”及“妈妈与三儿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