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器官捐赠主任用微信Facetime取遗属同意 让先人遗大爱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人类生命更显脆弱,除疫症威胁,尚有不少人正等候移植器官续命。医院管理局数据显示,2020年首11个月,遗体器官捐赠的宗数较去年录得20%升幅,逝者家属的同意率亦较去年增约5%至10%。
疫症夺走逾百人性命,器官捐赠联络主任表示,社会普遍对生与死的议题多了反思,亦令更多家属愿签同意书,让其他病人获一线生机,医管局珍惜每一个游说的机会,即使疫下与家属面谈的情况减少,医护亦愿花三倍时间与离世者的家人沟通,望成就更多大爱。
病人若被医生诊断为脑死亡,而其身体适合捐出器官的话,个案会交由医管局器官捐赠联络主任接手,与家属面谈及沟通,提供心灵支援之余,亦可了解逝者及家属的意愿,不过至亲离世,最先要处理的是情绪。
器官捐赠联络主任蔡松林及欧阳咏恩受访时多次提到,与家属沟通最重要是人性化。今年适逢新型肺炎来袭,蔡松林表示,疫情期间器官捐赠的工作一直无间断,不过与病人家属面谈的机会受疫症影响而减少,部份人或担忧染疫而避免到医院,医护需花心思与家人沟通。
安排视像对话 让家人见至亲最后一面
蔡松林忆述指,在年初疫症爆发的早期,有一名中年男患者因中风入院,其妻当时在内地未能来港,为了让病人妻子更了解丈夫情况,联络主任遂利用内地常用的微信应用程式,让病人与妻子通话,每日两次更新病情,另外亦透过病人的父亲与病人妻子联络,终获其首肯愿捐出丈夫器官。
至疫症第二波爆发,海外回港的机票供应紧张,有一名患者远在澳大利亚的女儿无法回港,医护亦“特事特办”利用Facetime程式让女儿隔着屏幕,看望病榻上的爸爸最后一面。
蔡松林指出这种做法可提升透明度,增加家人对医护的信任,亦令家人有足够时间做出相应决定。
助检疫人士到医院面谈 促成捐出妹妹器官
他们亦曾遇上检疫期间到院的家属,曾有一位30多岁女病人因心脏停顿送院,在港亲人只得妈妈,眼见女儿香消玉殒,情绪起伏很大。病人的两位哥哥本来于内地公干,回港检疫期间获卫生署批准隔离期间外出到医院面谈,并签下捐赠同意书。蔡松林透露,医院需安排这类人乘坐指定电梯到病房,事前亦要做好与感染控制组及卫生署的沟通,方可事成。
疫症下港人反思生死 更明白疾病的伤痛
不过蔡松林承认,视像通话只属辅助性质,始终不能取代面谈。器官捐赠联络主任欧阳咏恩提到,以往与家属谈话时,可以观察到家人面上的微细变化,眉头一皱,联络主任大可给予身体接触一类的关怀,如拍拍其膊头以安抚情绪,惜疫症之下面谈机会大减,沟通困难大增。
她透露曾有病人因心脏停顿及脑缺氧后入院,其丈夫须照顾子女,亦因避免染疫而减少到医院,医生遂由每日致电予家属解释病情,护士再逐一致电予不同的家人。比起疫症之前统一约全家人面谈的做法,欧阳咏恩估计需用多三倍时间去沟通,不过每个捐赠器官的机会均弥足珍贵,医护亦愿花心思望家人释疑。
一场新型肺炎夺走全球多人的性命,本港亦有逾百名患者病殁,蔡松林及欧阳咏恩均指出,疫症下港人更能明白疫症带来的伤痛,即使是年轻人亦可能因病离世,一定程度上对生与死的议题多了反思。
▼感染风险通知流动应用程式▼
捐肾宗数较往年增3宗 惟未回复至2018年水平
欧阳咏恩表示,今年家属愿签捐赠同意书的比率较去年增加约5%至10%,料与市民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增加有关。医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3日,离世的捐赠者人数为34人,较去年全年的28人多6人,其中肾脏的捐赠宗数为45宗,较去年的42宗略增。
虽然今年的升幅仍未回复前年的数字、2018年遗体捐肾的数目为60宗,远多于2019及2020年,欧阳咏恩解释,捐赠数字的变动,很大程度视乎病人是否适合捐赠器官,未必与社会氛围挂勾。
今年11月14日为器官捐赠日,医管局呼吁有意离世后捐出器官的市民,尽快登记在“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并将自己欲遗爱人间的意愿告诉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