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硬币成戒指钮扣承载记忆 港青携本土手作闯大湾区逐创业梦
从追逐名牌首饰到找寻手工艺品,手作饰品成为年轻人新选择。90后的江瑞晶和杨嘉文去年成立公司,以硬币作原材料制作戒指、颈链、袖口钮等,用硬币承载经历与记忆,也凭创意得到青睐,更获保良局“创业经理人”服务资助12.5万元创业资金,鼓励她们勇闯大湾区,延续创业之旅。
事实上,本地不少手作人创制出具有个人或香港特色的手工艺品,无奈苦于资金不足难以宣传推广或拓展业务。原本任职市场推广的港青陈廸峰在2018年成立自己的品牌,为本地手作人提供寄卖和推广服务,协助不少客户找到销路,实现盈利。
对于改造硬币合法性问题,按金融管理局回复查询所言,一般而言,即使加工处理硬币,但只要没用作不法用途,并不会触犯《硬币条例》。
当硬币承载经历与回忆 就不止是一种货币
两位90后香港青年人江瑞晶和杨嘉文于2020年成立“币家伙”,凭借著将硬币改造成独一无二饰品的技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她们说:“当硬币承载着经历与回忆,它就不止是一种货币。”
澳门男客委托将定情信物打造成戒指
小众技艺的确“有得谂”,不久便吸引了不少客人光顾。曾有澳门男士慕名而来,请二人将一枚澳门硬币改造成一枚戒指,原来该5元澳门币是他与太太的定情信物:“因为硬币上面有晒澳门嘅旅游景点,佢第一次向太太介绍澳门就系用呢个硬币,所以佢专登嚟揾我哋将硬币造成一只戒指。”
二人申请了保良局“创业经理人”青年创业发展服务,并获得了12.5万元的基金资助,并稳步继续发展。硬币改造饰物近年有不少追捧者,但改造硬币合法性不时惹争议,“币家伙”在其社交平台专页指硬币破坏后将失去其货币价值,提醒饰物如以外币改造要留意当地法例。
加工硬币会失去货币价值 金管局:没作不法用途不会触犯《硬币条例》
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言人回应称,根据《硬币条例》发行的硬币是用作支付用途的香港法定货币,市民毁坏或加工处理有关硬币会使其失去作为法定货币价值,商户可能会拒绝接受,银行也会拒绝回收和兑换。金管局称不会评论个别个案,但一般而言,市民如没有毁坏或加工处理有关硬币作不法用途,并不会触犯《硬币条例》。
替手作小店寻销售出路 港青获保良局60万创业资助
不少手作都十分有创意,然而销路成了是否能继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原本任职市场推广的陈廸峰一直认为本地手作人的作品各具特色,2018年成立Wheres Design Store,联同手作人伍婉雯一起为市场上的小本经营或个体户手作人,提供实体店寄卖服务以及度身订造市场推广服务,期望推动微型手作品牌成长至可持续发展。
陈廸峰表示,最重要的不只是为手作人提供一个寄卖货品空间,而是替他们提供业务意见,多做生意。他透露,曾有一个客户专卖以潜水衣物料制作的袋,但产品在香港不太流行:“开始一、两个月都未有销路,然后我哋帮佢哋谂唔同嘅方向,例如推出新产品、折扣策略等等,然后佢哋可以达到每月营业额几万蚊。”
冀带领港产手作人打入广州 同时吸纳湾区手作人成为客户
公司为手作人成功拓展业务可谓双赢局面,但如同其他创业者一样,陈廸峰也苦于经验、人脉及资金不足,难以再发展自身业务协助更多手作人。随后他参加了青年发展委员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下的保良局“创业经理人”青年创业发展服务,透过一系列工作坊、讲座、创业培训导师指导等,更清晰未来业务发展路向,并成功获得60万元创业基金继续发展业务。他期望未来公司可带同手作人打入广州市场发展,并吸纳当地手作人成为客户,助其发展品牌。
保良局“创业经理人”助青年于大湾区城巿实践创业梦
保良局董事会副主席陈正欣表示,保良局近年推出多项青年服务,提供不同平台及创造机遇让年青人发挥才能,并参与了青年发展委员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协助青年于香港或其他大湾区城巿实践创业梦。
他认为,青年人的热诚及专注是创业成功关键:“疫情下大企业、小商户、打工仔都面对不同困难,过后回头一望,呢啲困难并非不可跨越,正如火箭升空十分困难,但最终也能成功实现。”
首阶段接获589队申请 第二轮申请本月31日截止
保良局“创业经理人”青年创业发展服务主要协助18至40岁人士于香港或其他大湾区城巿实践创业梦,首阶段报名反应踊跃,接获589队队伍申请,最终选出包括陈廸峰团队的5队队伍,为其提供60万创业资金,以及向“币家伙”等7队提供12.5万创业资金。
相关服务第二轮申请将于本月31日截止,评审会再选出10队为其提供创业资金,申请队伍须具备一年内于香港或大湾区城市开业的实际创业构思,或是已开业不多于三年的初创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