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援助设限8星期 8旬妇新年抢过期冰鲜鸡

撰文: 廖洁然
出版:更新:

过时过节人人都想“食返餐好嘅”,不过,仍然有不少基层市民连平日三餐都成问题,以现年85岁的关婆婆为例,过年想食鸡都只能食“过期冰鲜鸡”,她更表示“慢啲都争唔到!”
政府自2009年起拨款推行短期食物援助计划,帮助基层家庭解决食物不足问题。不过,当中最能为受助者节省开支的食物银行,对每个家庭的服务期每次只有8星期,社联调查发现,近9成受访用者担心限期过后,家庭会陷入经济困难。

85岁的关婆婆独居,在食物银行帮助下勉强能满足一日三餐,但新年想食鸡,她仍只吃得起减价的“过期冰鲜鸡”。(廖洁然摄)

独居的关婆婆85岁,退休前以清洁工及卖旧报纸维生,收入微薄,即使她尽力工作至76岁,仍没多少积蓄,现只靠每月2,565元的长者生活津贴度日。每月公屋租金、水电煤、交通费、生活用品开支,已占去她大笔津贴,还要留钱看医生治眼疾、骨刺、年老退化等,一日三餐变成唯一“可加可减”开支,不够饱也无办法。

有援助也要买过期食品

幸而近2年关婆婆经循道卫理观塘社会服务处、参加短期食物援助计划。从食物银行服务中,她可定期得到米、油、麦皮、罐头、洗洁精等基本食物及生活用品。省下来的金钱,她会于晨早8时去街市或超市,搜罗快要过期而减价的蔬果及其他食品。

刚过去的新年,她就预早买了一只快过期的冰鲜鸡,到年三十晚吃时,实际上已过期了。关婆婆慨叹“唔一定有㗎,要快手。我想买棵绍菜过年都买唔到。”不过,若关婆婆失去食援,也许连过期冰鲜鸡也未必吃得到。

袁女士(右)的医疗开支大,为了省钱就医,最差的时候她每日只能吃2个面包,代替三餐。(廖洁然摄)

祸不单行妇 2面包替3餐

另一位居于翠屏邨的袁女士经历两次车祸,加上有糖尿病、高血压,要定期到医院覆诊,涉心脏科、骨科、脑科等,日服20几颗药丸。身体问题,加上要照顾患肌肉萎缩症、也要定期覆诊的丈夫,袁女士只能做散工,并靠夫妇二人的伤残津贴、丈夫的生果金及长生津维生。

袁女士说到此不禁啜泣,她表示,因不想受人白眼,所以没申请综缓,但光是自己的医疗开支已每月2千元,每日三餐都成问题。袁女士坦言,以前试过一日只以2个面包代替3餐,直到约3年前得到食物援助后,她才觉得“生活丰富咗好多”。

每篮为一人一星期的食物援助份量。循道卫理观塘社会服务处袁姑娘指,服务对象中有少数族裔家庭,故亦会为他们提供适合的食物种类(左篮)。(廖洁然摄)

助省逾千食物开支

社联于去年1月至6月期间,向短期食物援助计划使用者进行“香港粮食保障探索研究”,共收回310份来自使用者的问卷,并深入访问其中16人。研究发现,包括食物银行、食物回收及热食三项服务的短期食物援助计划,平均每月为受助者节省768元;而单是食物银行,平均每月更可为受助者节省1184元。

根据统计处最新数字显示,2014/15年度开支最低组别,每月食品开支为3865元,即光是食物银行已可为受助者省下每月3成多的食品开支。有5成受访者认同参加计划后,“一家吃多了东西”。另外,亦有近3成受访者表示,省下来的金钱可用在子女教育,如补习。

近9成受助者 担心限期后陷困境

调查亦发现,有88%正使用食物银行的受访者表示,担心服务期限一过,家庭会陷入经济困境。社联(社会保障及就业)总主任黄和平批评,食物援助计划中只有食物银行是政府资助,政府为援助期设限8星期,却没有其他制度保障受助者能在限期内自行解决食物不足问题,是“不合理”。

他又补充,根据2014年香港匮乏研究,全港仍有约3万6千人因经济困难而未能满足一日三餐,急需食物援助。黄促请政府取消食物银行8星期的限期,并增加资源改善食物质素、及投放资源支持食物回收及热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