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专家梁宪孙 见证药物新疗法助延病人寿命
血液是生命循环之源,惟一旦细胞生长出错,却可变血癌。本港血癌专家梁宪孙见证治疗方案日新月异,血癌成为可根治之症。
现为香港大学血液及肿瘤科名誉教授的梁宪孙,行医逾30年,坦言人生有两个目标:“学新嘢、令一个人开心。”他由25年前发起成立首个华人骨髓库,随后10年更成立香港血癌基金,每年筹款逾百万元,资助病人缴付药费及检查费,一直未言休。
他娓娓道来,在人生不同阶段尝试新事物,庆幸新药愈出愈多,病人寿命得以延续。
根据医院管理局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淋巴癌新症由2005年的712宗,升至2014年的977宗。倘将淋巴癌加上骨髓瘤、白血病新症数字,整体血癌新症由2005年的1,319宗,增至2014年的1,749宗,增加约三成。不过,若计算年龄因素,发病率变化不大。
90%血癌病因不明
梁宪孙分析指,血癌新症个案增加,相信与人口老化有关。他说,90%以上血癌患者的原因不明,医学界认为受先天及环境因素影响,部分患者病因则与病毒感染相关,例如EB病毒,因而诱发血癌。
每年筹款逾百万
血癌治疗方案不断革新,惟药费并不便宜,若非纳入公立医院药物名册的资助药物,或病人跌出“安全网”,病人每月疗程或动辄以万元计,令不少病人难以负担。梁宪孙在2001年发起成立香港血癌基金,冀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支援,包括药费及正电子扫描。
基金运作的15年期间,每年组织大型筹款活动,包括逢圣诞节与商场海港城合作推广筹款,每年筹款逾百万元。他坦言:“不算(筹得)很多,但可让市民正视血癌问。多点关注此病,帮得几多得几多。”
盼政府与药厂商讨药费问题
梁宪孙感叹,癌症药费难以回落,是由于价格跟随美国定价,当药物生产专利权完结,药费才有望降低,但即使专利问题解决,当大药厂收购生产专利药的小药厂,垄断问题亦可持续,作为医生的他,只盼政府、医院管理局及药厂共同商量资助药费的方式,解决药费贵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