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小贩】食环屯重兵 桂林街持DV戒备 驱赶牛下炭烧鸡蛋仔

撰文: 蔡正邦 梁铭康 余睿菁 黄炜尧 王译扬
出版:更新:

去年农历新年,政府部门及管理公司用尽方法封杀各区小贩档,引发连场冲突。今年农历年,各区小贩趁普遍食肆“收炉”,上街开档。不过,食环在多区屯重兵赶小贩,在深水埗桂林街,中午长期有五至六名食环驻守,部分手持DV机戒备。在牛头角道,一年才开档一次的前牛下炭炉鸡蛋仔,开档仅一小时即被食环署驱赶,他边走边开档,长期有二十多人排队光顾。有市民认为小贩是香港重要本土特色,若小贩消失将非常可惜。

九龙湾食环拍照驱赶小贩

九龙湾的小贩档大受欢迎。(蔡正邦摄)
炭烧鸡蛋仔非常受欢迎,有近20人排队等候。(蔡正邦摄)

甫开档即被食环驱赶但没检控

《香港01》记者于今午(1月28日)2时许,到九龙湾港铁站行人天桥侧观察时,发现有近十档小贩正在准备摆档,但开档不足一小时,8名食环署人员即闻风赶至驱赶小贩,但没有检控,小贩被逼四散,部分把木头车推到牛头角道近淘大工业村附近天桥底继续摆卖。

小贩开档不久,食环署人员即现身驱赶。(蔡正邦摄)

逾50年历史 牛下清拆后“一年一会”

曾在牛下售卖炭烧鸡蛋仔驰名的小贩李先生,其车仔档被食环署驱赶后,率先转移到牛头角道天桥底继续开档,帮衬的市民亦随即赶至,而由于鸡蛋仔受欢迎,有为数20人的人龙在排队,平均需等候15分钟以上才能品尝美食。

这档炭烧鸡蛋仔经营了两代,李先生的父亲,于50多年前先在观塘宝声戏院外摆卖,其后牛下开邨,他们到邨内摆小贩档,直至2009年牛下清拆,他们无法付贵租入舖,于是只好在每年新春,于牛头角道、九龙湾一带开档,跟客人“一年一会”。

售卖炭炉鸡蛋仔的李先生认为,回归后政府打击小贩,令小贩在新春期间的喘息空间不断减少。(蔡正邦摄)

小贩叹港英时代人情味较浓

档主李先生表示,去年旺角因小贩问题引发骚乱,食环署执法因而较宽松,但到今年农历年即打回原型,大年初一甫开档即遭驱赶。李指自己已摆档多年,经历多届政府的管治,认为于港英时期,市政局对小贩的管理方式较有人情味,但回归后政策转变,尤其自曾荫权政府起即打击小贩,到梁振英上台后力度更甚,小贩在新春期间的喘息空间不断减少。

卢生认为小贩档是香港重要的本土特色,若因被食环打压而消失非常可惜。(蔡正邦摄)

市民指美食车无法取代小贩档

街坊卢生与妻子到牛头角拜年,但因新春期间大部分食肆“收炉”而,途经九龙湾时发现小贩档出没,他们称:“掂呀!就食呢度啦!”卢先生坦言目前已甚少见到数档小贩一同摆档,认为小贩档是香港重要的本土特色,若因被食环打压而消失非常可惜。卢又指虽然政府考虑推出美食车,但美食车的入场费过高,认为“已经唔系𠮶样嘢”,无法取代小贩档的角色。

(蔡正邦摄)
(蔡正邦摄)
萝卜、牛什,相当惹味。(蔡正邦摄)
臭豆腐,令人又爱又怕。(蔡正邦摄)
炸香焦较为少见。(蔡正邦摄)

食环深水埗驻重兵

有食环署人员手持摄录机,在深水埗桂林街一带巡逻。(梁铭康摄)

食环署屯兵桂林街

记者又曾到深水埗桂林街近福荣街路段了解,虽未见有小贩开档 ,但短短数十米之间,已发现最少六名食环署人员在场,他们以二人一组,部份手持录影机及相机,于街上不同位置站岗,同时不断在街上巡逻。期间有两名卫生督察劝喻一间鞋铺搬走占用街道的货物,但未有作票控。

记者在晚上再往桂林街视察,未见有熟食小贩在场摆档,惟食环署人员及警员继续驻守,气氛平静。

桂林街与基隆街,未如往年摆满熟食小贩,在这年初一而言略为冷清。(王译扬摄)
深水埗人头涌涌,却不见熟食小贩踪影。(王译扬摄)
入夜后桂林街仍不见小贩踪影。(余睿菁摄)
食环署人员在晚上继续驻守桂林街。(余睿菁摄)
有食环署人员劝喻鞋舖搬走占用路面的货物。(梁铭康摄)
食环署重兵驻守桂林街。(梁铭康摄)
黄大仙港铁站各出口均有小贩聚集。(梁铭康摄)

黄大仙小贩未见食环驱赶

记者于今早11时亦曾到黄大仙港铁站外围观察,发现有为数近30档小贩分布在各港铁站出口,其中D3出口有最少15档小贩聚集,有售卖鱼蛋、鸡蛋仔等街头小食,亦有售卖风车、夜冷货等干货。

小贩:希望初一不用“走鬼”

有售卖鸡蛋仔的小贩表示,自己是首次于农历年摆档,暂计划只摆档两至三日,而昨日食环署人员到场观察时亦未见驱赶,希望年初一不用“走鬼”。据记者观察,黄大仙站附近未见有食环署人员巡逻,只有两名警员在黄大仙庙门外观察,市面平静。

黄大仙港铁站对开有大量小贩档聚集,但未见食环署人员驱赶。(梁铭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