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将标靶治疗癌症概念引入治疗骨关节炎疼痛 可持续镇痛3、4天

撰文: 郑翠碧
出版:更新:

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将标靶治疗癌症的概念引入治疗骨关节炎疼痛,透过纳米粒子光声成像引导技术,锁定引发痛楚的蛋白质施以光热疗法。研究团队指,现有药物一般只能镇痛数小时,但新技术的镇痛作用能持续三至四天,而且所使用的剂量只是以往临床实验所使用剂量的百分之一。

NGF靶向纳米探针样本及其制备流程。 (理大提供)

这种崭新的骨关节炎标靶镇痛诊疗技术,采用以黄金纳米棒构成的标靶纳米探针,并在其表面加上二硫化钼纳米片涂层,再结合针对引发痛楚的蛋白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抗体。标靶纳米探针能够锁定产生骨关节炎疼痛的区域,绑定NGF分子,利用光热疗法,将照射患处的近红外光激光转化为热量,破坏NGF分子达致舒缓疼痛效果。

杨莫教授(左)及温春毅博士表示,这是首次运用纳米技术将标靶光热治疗概念引进医治骨关节炎疼痛。(理大提供)

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系主任杨莫教授表示,这是首次运用纳米技术将标靶光热治疗概念引进医治骨关节炎疼痛,小鼠实验结果显示标靶光热治疗的镇痛效果令人满意,而且有效改善患处的运动功能。他续称,现有药物一般只能镇痛数小时,部分更有明显副作用,今次在小鼠模型实验中,基于此纳米探针的光热治疗产生的镇痛作用则持续三至四天。

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温春毅称,以往在临床实验中发现使用高剂量NGF抗体会加剧关节病变,团队研发出以标靶诊断治疗同步技术去锁定并消除NGF,将所需的NGF抗体剂量降至以往的1%,已可以达到控制骨关节炎疼痛的效果,并且不损患处周围的软组织和骨骼。

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杨莫教授(左二)及温春毅博士(右二)率领团队研发高效骨关节炎标靶镇痛诊疗纳米技术。(理大提供)

温春毅指,这项分子诊断治疗同步技术日后若获准临床应用,可望帮助骨关节炎患者将需要接受昂贵手术的时间延后多年,并且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质素。这次研究结果已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出版的国际重要期刊《ACS N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