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舞女团育成冲破甲子代沟 80岁斗18岁女跳KPOP唔失礼
银发兵团要习舞,种类不限于华丽的“唏吔唏吔唏”家燕妈妈十字步!
在节拍明快的流行音乐中,八旬婆婆在“卜卜脆”导师带领下,“老幼劲舞团”以姿体说着对新事物好奇和坚持的故事.凭着每下跳动和旋转,她们摆脱长者“跳唔郁”的负面标签。
出道翻跳KPOP “老幼劲舞团”一鸣惊人
“老幼劲舞团”透过一群青少年教长者跳舞,不但能锻炼老友记体魄,从而建立两代人互相关系。她们的“代表作”,是在今年3月推出“14天女团育成计划”。用14日时间翻跳韩国女团ITZY歌曲《Not Shy》,配以灯光和镜头摆拍制成MV,网上发布后一鸣惊人。
女团中最年长成员是83岁的邹丽姿,“年轻时无时间跳,亦无条件跳。又要照顾家庭和小朋友,现在子女们成家立室,想找新节目。”她指起初学习跳舞时较吃力,记动作之余,舞步口诀要同步入脑,需要在晚上花时间练习。
回想参与“14天女团育成计划”,丽姿难掩兴奋:“第一次有很多灯光拍摄,加上有导师为我们化妆、梳头、画眉,让我们变得漂亮。”而另一位学员、82岁的黄玉嫦称,见到青少年导师跳舞跳得很好看,“今次参加打算尝试一下,觉得自己能够做到。”
跳舞健体练手脚协调 锻炼核心肌群预防跌倒
“老幼劲舞团”虽然经常翻跳劲歌热舞,但导师都需要顾及长者的跳舞程度,在舞步中会加入“防跌”元素。注册物理治疗师林玉山表示,跳舞可以训练长者心肺耐力、肌耐力和手脚协调,透过不同动作锻炼核心肌群,从而达到防跌效果。林续指,“因为跳舞要预知下一个舞步,所以手脚配合很重要,譬如举手、转腰都可令肢体躯干控制得较好。”
对玉嫦而言,跳舞后“脚骨力”有所改善:“十多年前曾在泳池边滑倒骨折,之后脚部不时会麻痺,自从参加跳舞之后就不再感到麻痺,觉得‘好翻晒’。”丽姿则称学舞初期经常“缩起”两边膊头,不懂只“郁”一边膊头,需要不断练习才能做到,“觉得自己跳得唔错,不过跳得比较慢,仍然要求进步。”
18岁、16岁导师遇上八旬学生 反思与家关系
两位婆婆的导师,是比她们年轻逾半世纪的“妹妹仔”,分别是16岁的陈心余(Wuba)和18岁的陈玲玲(玲玲)。做老友记的导师兼队友,她们起初认为,教长者跳舞会很难,亦不知如何与长者沟通。Wuba记得第一堂,很惊讶80多岁丽姿学跳舞,但第一堂已经跟得好好,进步很快,“认识丽姿愈久,发觉她很热情,会主动关心你,是位很暖心的婆婆。”至于玉嫦,两位导师指她起初比较寡言,但随着相处日子愈长,发觉她亦是位和善的老人家。
除了学习到与长者交流,Wuba和玲玲觉得更重要是让自己反思与家人的关系。Wuba指以前和家人近乎“零沟通”,“一瞓醒就去跳舞,但后来当主动向父母分享,父母都会交流。”玲玲亦承认,以往甚少与长者交流。但自从参加计划,与丽姿、玉嫦相处,她们不时提起自己的孙儿,“我慢慢留意到,我家中的老人家不是多活动,只是无聊地看电视,就会想起她们更需要陪伴。”
“老幼劲舞团”计划由保良局方树福堂儿童及青少年发展中心获社区投资共享基金赞助,为期三年。计划剩余一年多,被问到女团日后的目标,中心主任梁仲伟表示,希望在第三年举办“Catwalk Show”,“一个跳舞的catwalk show,希望老友记很亮丽地享受舞台表演,过程中青少年会帮手设计表演。”他续指,计划亦同时引证了青年人和老友记不一定有代沟,两代人可以一起玩、互相认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