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地滚球港队代表张家栋 大脑麻痹致DSE要代笔 目标参加残奥

撰文: 高诺恒
出版:更新:

上课写笔记、闲时上网打机、课后打蓝球,对普通中学生来说平平无奇的日常活动,对患有大脑麻痺症的张家栋来说却不容易。
张家栋是今届文凭试考生,亦是香港硬地滚球队代表,他出生时脑部受损,对肌肉控制及协调有困难,不能书写或走路,但他未想过放弃,反而努力兼顾学业及打波,坦言“又要读书,又要训练,话唔辛苦就假嘅”,但又说“当你好钟意一样嘢嘅时候,你系唔会觉得攰”。

无法行走或书写 考试要口述再靠代笔

现年20岁的张家栋,是22周早产婴儿,小脑内的杏仁体未发育成熟,导致控制和协调肌肉以至平衡都有困难,需要轮椅代步,亦难以写字,考试需要口述答案并靠代笔员书写。

文凭试上月放榜,张家栋是考生之一,他提到考数学科最困难,因为指示必须清晰,以免有作弊之嫌,如遇上画图题目就更加复杂,“因为我指唔到畀代笔员睇,要用格仔纸,讲‘唔该由第二行第三格,连到第六行第一格’”。

疫情严峻导致要上网课,张家栋直言跟不上进度,因他不能打字,需要等实体本寄来,再由父母代笔书写,亦不能报读“鸡精”补习班,张妈妈指“佢当时都会有啲患得患失”。他利用吃晚饭前后的空余时间温习,自订时间表,把握每分每秒,最后虽未能达到入读本地大学的最低收生要求,但表示已报读香港浸会大学的基础课程,希望巩固学业根基,同时发掘个人兴趣,寻找未来可行及适合的发展方向。

指读书是唯一出路 不想成为社会负累

面对重重难关,张家栋始终未有放弃,因他认为“读书系残疾人士唯一嘅出路”,不能靠体力劳动谋生,又说“我唔想成为社会负累,想贡献社会”。他现时在香港红十字会总会实习,负责核对捐款资料,暑假结束后,会到浸会大学就读基础文凭课程。

脑痫症加手肘外翻 “因祸得福”学新技巧

张家栋2007年入读香港红十字会肯尼迪中心时,初次接触硬地滚球,“当初觉得啲波碌吓碌吓,好似几得意,同埋有啲策略谂吓”,至2011年被香港队教练发掘进队,他坦言“其实训练系好辛苦同闷,因为肌张力每日都唔同,有时练好耐都黐唔到(目标球)”。

张家栋曾患上脑痫症,容易抽筋,要改用管道打波,痊愈后用“下手”打,却出现手肘外翻,教练又让他改学“上手”投球,他两次均没有气馁,只跟自己说“唔紧要,慢慢嚟”,他认为最重要是保持放松,更觉得学习到不同投掷技巧是“因祸得福”。

心态决定表现 残奥是终极目标

访问时张家栋有点紧张,由父母全程紧牵,避免他过度移动。他提到情绪对其生理反应影响大,如太激动,肌肉难以放松,投球会有大偏差。最印象深刻是出席2017年亚洲青少年赛,对手是实力强大的南韩及伊朗,他自知胜算低,反而没有太大压力,终以2比1及6比3取胜,惜后来心态未调整好,以为自己稳能出线,结果却以1比7大比数落败日本。

张家栋平日会看不同国家选手的比赛影片,代入其中,比较其他人的打法。他表示短期目标是参加国际赛事,累积经验,又笑称“残奥系终极目标”。

父母常伴左右 支持儿子兼顾学业和运动

访问期间,爸爸几度喂张家栋喝水,张指两次出赛,爸爸均以助手身分陪伴出队。由于投球的力量可能导致轮椅翻侧,爸爸负责扶著轮椅并控制方向,他说“同爸爸好有默契,偏左定偏右,爸爸都知”。

练习过程中,妈妈会帮忙磋球和执球,笑言“一日执成几百个波!”但表示很高兴儿子从硬地滚球中找到自信,同时扩阔圈子,“唔同层面嘅人都用身教帮我个仔”。倘若儿子能平衡学业和运动,她会继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