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瞓捩颈”勿轻视 港大指特殊颈椎病可引起致命性神经损伤

撰文: 黎倩婷
出版:更新:

小朋友颈痛、斜颈或“瞓捩颈”,若痛楚持续一星期不减,家长勿掉以轻心。港大医学院发现一种称为“枕骨寰枢椎旋转脱位”(OAARD)的特殊小儿颈椎病,可导致颈部及面部畸形,甚至引起致命性神经损伤。
此颈椎病属新医学发现,七成患者为12岁或以下儿童,典型征状为颈痛、头部倾侧等,及早发现可用消炎药物、外置颈部支架及入侵性下巴牵引等疗法痊愈,切忌进行任何手法治疗,病发三星期时便会出现初期颈椎结构性改变,因此专家促家长留意到儿童“瞓捩颈”时,应尽快寻求骨科医生诊治。

医管局过去数年每年约有10宗相关个案,当中七成因延迟治疗,令儿童由“寰枢椎旋转脱位”恶化为“枕骨寰枢椎旋转脱位”。港大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系主任兼讲座教授张文智提醒,若自行强硬“扭颈”,可能会伤到邻近关节,有机会伤害神经线。

张文智说,“寰枢椎旋转脱位”(AARD)属儿童脊椎畸形,于颈部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间的异常旋转脱位,多数患者为12岁或以下儿童,延误治疗后便有机会恶化至“枕骨寰枢椎旋转脱位”(OAARD)。

Natalie曾患上 “枕骨寰枢椎旋转脱位”(OAARD),因未有及早发现需要做牵引手术,现已康复。(黎倩婷摄)

Natalie在10岁时开始颈痛,颈痛前两天有感冒症状,颈部倾侧,但医生诊断为“瞓捩颈”,后来家长坚持照X光,才发现患上颈部问题。Natalie完成治疗两个多月后,发烧及淋巴发炎,两周后颈部再次感到疼痛,医生为她进行颈部牵引治疗、带金刚圈等,但情况仍未理想,最终需要做颈椎融合手术。现时Natalie的日常生活与其他小朋友无异。

张文智认为,Natalie第一次进行治疗时,关节结构未完全回复正常,后来发烧便再次复发。12岁以下儿童的骨比较软,一旦移位很快便造成结构性损伤。张续指,每年会有十多个案例向医管局求医,但有七成因延迟诊断恶化,最严重可令脑干神经受损即时死亡。

四分一患者的发病原因不明

另一个案,张太太的女儿在9岁半时开始颈痛,当时曾向私家医院、跌打师傅及物理治疗师求医,对方均表示只是“瞓捩颈”并无大碍,仅开止痛药了事。但后来,张太太发现女儿颈痛情况越趋严重,“扭头时更需要转动全身”,颈部无法扭动,辗转五个月后才获得适当治疗。

港大医学院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高日蓝表示,此病的情况相对较难诊断且无法预防,四分一患者的发病原因不明,呼吁家长或医务人员如发现儿童出现颈痛、斜颈等征状时,都应转介专科跟进。在未接受适当评估前,切忌进行任何手法治疗,例如脊骨疗法、物理治疗和传统跌打治疗,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