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大闸蟹9月首度应市 爆膏蟹民食好住好 厨余三文鱼磨粉制粮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每年踏入秋季,即进入大闸蟹季节,不少港人先联想起阳澄湖或太湖,但今年有本地公司加入“蟹战”,有港产大闸蟹应市。
有公司于新界天水围、尖鼻咀、白泥及河上乡一带,投资将合共700万平方呎鱼塘,改装成“蟹场”培养本地大闸蟹。港产蟹生长的养殖场环境经特别设计,可突破本港“天气热、水温高”的养蟹不利条件。养殖商将荒废的新界鱼塘仿制成溪流环境,令养殖数量较传统鱼塘大增30倍。养殖商预计,最快今年9月可培育出首批港产大闸蟹应市,目标至少50万只。
港产蟹除“住得好”,为一众养肥“蟹民”,养殖商利用三文鱼、鳕鱼等餐前厨余,打磨成粉后混入蟹粮。每只蟹每日进食约一克鱼粉补充蛋白质,蟹膏鲜美饱满之余,亦为回收量长期偏低的厨余,新增一条回收出路。

▼港产大闸蟹▼

+3

生态鱼虾蟹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在天水围、尖鼻咀、白泥及河上乡,把合共700万平方呎鱼塘,改装成“蟹场”,由只有半块指甲大小的蟹苗,养殖第一批港产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以往因本港夏天太热而不适合养殖,大闸蟹几乎全靠进口,但“生态鱼虾蟹科技”则在“蟹场”上盖,舖上黑色防晒网及洒雾器,建成适合养殖大闸蟹的环境。入内有明显降温效果,气温保持在30度以下。

除传统鱼塘养殖,“生态鱼虾蟹科技”在尖鼻咀一个万多平方呎的鱼塘,试行“独门秘技”,挖出数条水深40厘米至1米不等的水沟,仿制成溪流,增加大闸蟹的陆地空间。水沟之间亦种植稻草、小麦草等,可作蟹粮,也有助降温。该公司另计划在河上乡鱼塘加入环保元素,利用回收的旧卡板,打造成另类“蟹居”。

程诗灏表示,养殖场首要解决天气热问题,故舖上黑色防晒网及洒雾器,令气温维持在30度以下。(郑子峰摄)

明年目标养殖500万只

本身是生态教育及资源中心总监的程诗灏是本地大闸蟹养殖场的发起人之一。他解释,“佢哋(大闸蟹)系陆蟹,可以喺水沟歇息,当需要换气呼吸,可以爬上陆地呼吸”。按传统方式,饲养一只大闸蟹平均需两平方呎空间,蟹场空间原本只够养5,000只,但在渔塘内增加陆地比例后,养殖数量可增加30倍,达到15万只。倘存活率最终达一半,他认为已非常成功。

程诗灏说,本地大闸蟹首次应战大闸蟹市场,目标产量50至70万只,该公司检视三类场地的大闸蟹存活率后,明年将采用最佳方式大规模养殖,目标是500万只。

5両重港产大闸蟹拟售238元

这批港产大闸蟹品牌以“皓”为名,最快9月推出市场,可在HKTVmall购买,一只5両重的大闸蟹售价238元,早鸟订购有6折。养殖场亦拟推出巨型精品蟹,放在蟹舍独居20个月,最快明年9月应市,一只可重达12両。

程诗灏又指,日后或透过区块链技术,让食客追根溯源,透过二维码了解每只大闸蟹产地,成长水质、化验报告等,食客更食得安心。程说:“(本地)新鲜大闸蟹,即捞、即刻蒸嚟食,味道好鲜甜”,免却进口雪藏多时失去鲜味。

▼厨余制成大闸蟹粮食▼

+7

餐厅、超市回收餐前厨余制成蟹粮 增回收出路

要养到大闸蟹肥肥白白,除水质优良,蟹粮也记一功。大闸蟹在2月至6月成长期,以素食为主,例如粟米、南瓜、红萝卜等;至出售前三个月,才改为混入从日本餐厅、超市等回收的三文鱼、鳕鱼、吞拿鱼等,打磨成“鱼粉”,让大闸蟹补充蛋白质,由这些餐前厨余制成的鱼粉,占蟹粮成份约两成。

负责把厨余变蟹粮的绿色环保厨余回收有限公司,回收的鱼类经处理后,重量剩下十分一,一公吨三文鱼粉售价4,700元,一公吨鳕鱼粉更索价过万元。董事长吕建基指,“现行设备每日可处理15公吨,但处理完唔系全部有人要,处理其中7至8公吨后,余下送去小蚝湾(厨余厂)”。他说,厨余厂“蚀足十年”,幸好近年不少企业参与厨余分类,农场也接受用厨余作饲料,才收支平衡,对于有大闸蟹养殖场加入,认为是好事。

另一发起人陈式立指,产值高的大闸蟹才能使用这些高成本饲料,一只蟹每日平均进食5克粮食,厨余转化成的鱼粉已占其中1克。程诗灏补充指,料蟹场一个月消耗1.5公吨鱼粉,“如果养殖业搞唔起,收几多厨余,处理后都无出路”,希望活化鱼塘后,令厨余回收多一个出路。

陈式立表示,一只蟹每日平均进食5克粮食,厨余转化成的鱼粉已占其中1克。(郑子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