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再有孕妇死亡个案 成半年内第三宗 院方称事件处理恰当
伊利沙伯医院再有孕妇死亡,或成半年内第三宗同类个案。报道指,孕妇蔡太因确诊胎儿有唐氏综合症,今年5月12日伊利沙伯医院接受人工流产,当时胎婴14周大。不过胎儿自然排出后,蔡太子宫大量流血,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发症”。院方曾尝试为她切除子宫止血,但情况无好转,延至同月14日死亡。
根据《有线新闻》及《东方日报》今日(24日)报道,结婚年半孕妇蔡太怀孕13周时,确诊胎儿患上唐氏综合症,决定人工流产,并在5月12日在伊利沙伯医院接受人工流产。不过胎儿自然排出后,蔡太子宫大量流血,然后昏迷、心跳停顿,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发症。蔡太期后被送往深切治疗病房,并切除子宫希望止血,但情况没有好转。蔡太多个器官衰竭,到14日死亡。
其夫蔡先生接受《有线新闻》访问时强调,医院有需要进一步交代太太死亡原因。报道引述私人执业的妇产科医生靳嘉仁,靳阅毕蔡太的报告后,认为跟另外两宗个案不同,医院处理个案的过程中亦无不合理情况。
半年3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
另外2宗伊利沙伯医院孕妇死亡个案,分别在今年10月及11月发生。10月上旬26岁、怀孕37周、患妊娠毒血症的女警在伊院催生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死亡。医院本月完成调查后承认,医护未及时发现有胎盘组织遗留在死者子宫内,令死者出血情况加剧。另外一宗发生在11月,一名33岁、怀孕38周产妇催生后,大量出血,同样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有传媒报道事件后,医院始在本月22日开记者会交代事件,并成立调查委员会调查。
伊院:个案转交死因裁判官跟进
伊利沙伯医院发言人回应指,院方审视有关个案,包括病人临床情况、使用药物中止怀孕的过程,以及其他医疗程序后,认为在事件中的处理恰当。医院向总办事呈报事件,及将个案转交死因裁判官跟进。
发言人指出,医院安排35岁蔡太于5月12日上午入住妇科病房,用药物进行中止怀孕。医护人员当日将药物放置在她的阴道内协助引产,她于翌日(13日)凌晨时将胎儿排出,期间过程顺利。其后,医护人员于病房继续定时监察病人,并为病人处方止痛药物。凌晨4时许,孕妇突然心跳停顿,医护人员立即为她进行急救及转送深切治疗部。医生诊断病人出现的急性肝衰竭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致大量出血。医护人员立即为她急救,包括输血、注射强心针及为她进行紧急子宫切除术,病人延至5月14日晚上不治。
程序无错但孕妇心脏停顿 张德康:情况不寻常
消息指,是次个案死者已完成解剖程序,她本身并无心脏问题。医管局妇产科中央统筹委员会主席张德康指出,伊院方面审视医疗程序,认为在处理恰当。他估计孕妇曾突然心跳停顿,可影响血压,因此引发肝衰竭,亦出现弥散血管内凝血症,因此人工流产与肝衰竭并“唔关事”,是心跳停顿结果。至于为什么有关孕妇会出现心跳停顿,则不得而知。虽然人工流产可以刺激血管,但至心脏停顿是“不可预见”,情况不寻常。
香港妇产科学院主席梁永昌不评论个别个案,但他亦认为人工流产与肝衰竭,一般来说无直接关系。他表示,部分女士会因怀孕患上急性脂肪肝或肝衰竭,特别是孕妇有妊娠毒血症、妊娠高血压或本身有肝炎的孕妇。但他强调,妊娠毒血症、妊娠高血压都不在怀孕初期发生,因此如个案在怀孕第14周接受人工流产,理论上不会受影响。
梁永昌又指,肝衰竭可影响孕妇凝血功能。若已知有肝衰竭问题的孕妇分娩或人工流产前,医院通常会事先准备足够凝血药物及血液,一旦出现流血不止情况可以即时使用。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发症,他认为发生孕妇身上并不算罕见,但通常不会严重至死亡。
病人组织批伊院无主动公布
病人组织“香港病人政策连线”批评医管局方无主动向外公布事件,要求医局方就过去3年在公立医院产后死亡的数字和原因提供资料,并立即采取行动防止同类的事件继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