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26间特殊学校申非华语资助 教育局5年来从未督导访校

撰文: 邓颖琳
出版:更新:

新一份审计报告今日(28日)出炉,包括检视香港政府为非华语学生提供教育支援措施的情况。教育局为非华语生提供的教育支援措施开支比5年前增近九成,至4亿5630万元,惟多间领取资助的学校迟交计划或报告,而教育局督导访校情况未够适时。
由2014/15学年至2019/10学年,有26间特殊学校申领65至150万元非华语学生资助,但教育局从未到访视察实施情况。
学校方面,审计署指72%中文老师过去6年从无参与教育局相关培训,参加暑期衔接课程的非华语生比例持续下跌,由2013年31%跌至2019年的17%。即使是教育局委托大专学校开办的中文辅导班,逾半参与学生反映学习材料不符程度,每学年平均出席率不多于六成。

非华语学生占香港学生总人数的比例,由2015/16学年的3%,增至2019/20学年的3.4%。图片只属配相,图中人物及场地与报道内容无关。(资料图片)

非华语生比例微升至3.4% 资助增近一倍至4.5亿元

审计报告指,非华语学生占香港学生总人数的比例,由2015/16学年的3%,增至2019/20学年的3.4%。当中以巴基斯坦人最多(占31%),其后依次为尼泊尔人(16%)、菲律宾人(14%)及印度人(13%)。而教育局为非华语生提供的教育支援措施开支,亦由5年前的2亿4450万元,增近九成至4亿5630万元。

审计署指出,截至2019/20学年结束时,近一成(26间)学校从未有教育局代表访校视察运用非华语生资助的情况,有关学校全属特殊学校。图片只属配相,图中人物及场地与报道内容无关。(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教育局5来年未访特殊学校视察情况 学校迟交报告

拨款大增,但学校使用情况未必理想。审计报告发现,152间领取非华语生资助的幼稚园中,近四成(60间)迟交学校计划、48%(73间)迟交学校报告;至于266间领资助中小学及特殊学校,亦超过六成迟交计划(168间学校)或报告(176间学校)。
审计署指出,截至2019/20学年结束时,近一成(26间)学校从未有教育局代表访校视察运用非华语生资助的情况,有关学校全属特殊学校。

+2

72%中文老师 6个学年无参与教育局相关培训

教师培训方面,审计署批评教育局未订下教授非华语生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培训要求,全港13,794名中文科教师中,72%在2014/15至2019/20学年期间没参加教育局相关培训,约13%受训时数不多于5小时。

审计署批评教育局未订下教授非华语生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培训要求。图片只属配相,图中人物及场地与报道内容无关。(资料图片 )

全港988间中小学及特殊学校中,有252间 (26%) 中文教师没参加教育局培训,但其中157间(62%)有非华语学生就读,当中4间更有10个或以上的非华语生。

至于教育局在2014/15学年以试验性质推出的“教授中文作为第二语言”专业进修津贴计划,吸引力低,两度延长至本学年底,亦只接获99宗申请,占预算资助约两成。审计署认为,教育局须考虑需否为订定合适培训要求,并检讨进修津贴计划路向。

教育局曾委托大专院校为非华语生开办中文辅导班,惟推荐学生参与的学校及学生人数亦下跌。图片只属配相,图中人物及场地与报道内容无关。(资料图片)

教育局委托大专办辅导班 逾半学生指学习材料不符程度

教育局曾委托大专院校为非华语生开办中文辅导班,惟推荐学生参与的学校及学生人数亦下跌,由2015/16学年的128间学校、共974名学生,减至2019/20学年的80间学校、共757人。每学年学习小组平均出席率只有60%或以下,逾半学生反映小组学习材料难度不符程度。审计署建议,辅导班应按学生中文能力及学习需要分配。

教育局局长表示同意审计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