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星专访|焚化炉属必要 倘垃圾收费“难产”忧减废事倍功半

撰文: 劳敏仪 黄金棋
出版:更新:

环境局新一份环保蓝图,订下2035年“零废堆填”愿景,惟旧蓝图“成绩”强差人意,被质疑减废目标会否再次沦为“空头支票”。
局长黄锦星接受《香港01》访问时表示,过去已撒下不少“好种子”,在适当时自然开花结果,但承认要达至中期目标已具挑战,重申垃圾收费若不能及早通过,即使有好的设施,减废也只会事倍功半。
新蓝图加入更多篇幅谈及“转废为能”,除将于2025年启用石鼓洲焚化炉,政府亦正研究兴建另一座焚化炉。黄认为,有需要将未能处理的回收物料,适当焚化处理,将其资源化,减少直接弃置堆填区,对比其他先进地区,香港起步是慢了。

黄锦星专访系列:

黄锦星专访|商用车电动化时间表要等多4年 需时累积本地经验

黄锦星专访|《气候行动蓝图》将交代供电零碳排 料增可再生能源

环境局发表新一份环保蓝图,局长黄锦星承认要达至中期目标已具挑战性。(张浩维摄)

环境局今年2月初发表的《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下称新蓝图),中期目标是透过垃圾收费,将都市固体废物的人均弃置量,逐步减少40%至45%;同时将回收率提升至约55%;长远则透过足够“转废为能”设施,摆脱依赖堆填区直接处置废物。黄锦星在蓝图发表日,曾呼吁公众“向前看”,惟2013年5月推出的《香港资源循环蓝图》(下称旧蓝图),多项减废目标“走数”,14年后新蓝图能否做到“零废堆填”,被画上问号。

黄锦星在访问中承认,回收率要由大约3成,提升至超过一半具挑战,其中“厨余”及“废胶”更是关键。本港厨余弃置量,在各类废物中长居榜首,但回收率不足4%,黄称,需要多管齐下、善用科技处理,例如发展厨余厂,以及在污水处理厂进行“厨余与污泥共厌氧消化”,既能加快回收,过程亦可产生再生能源,加上设施一址多用,免却另觅土地,“能令1+1的效益大于2”。他续说,倘厨余回收量成功提升一半(即每日处理约1,800公吨),相信已足以令整体回收率,提升至约45%。

家居厨余回收方面,他透露初步有20多个私人屋苑,有兴趣参与今年内推出的厨余收集先导计划,将厨余运往本港首间厨余厂(O.PARK1)变成电力。新蓝图中没有提及第三、四、五期厨余厂,他说,厨余处理量由200公吨增至逾千公吨是“几倍进程”,故不会放弃任何设施。

▼小蚝湾厨余厂每日回收量落后目标近半▼

+2

黄︰回收非最终目的 最重要从人均弃置量著手

“唔止做得七七八八,直情系加零一”,黄锦星早前这样形容在旧蓝图下所做的措施。他在访问中指出,“(旧蓝图)为我哋向前落咗好嘅种子,喺适当时候开花结果,加快减废进程”。 但他认为,回收非最终目的,以废纸为例,“如果用少咗纸,电子化,纸产生少咗,纸回收率可能受影响”,最重要还是从人均弃置量著手,“人均(弃置量)减4成有好多挑战、唔容易,目标系订下可量化指标、时间表、路线图,大家可以睇住去做......就算有差距,可以量度社会进程”。

勾划新蓝图,同时检视往日挑战,“按量收费系重要基本盘、火车头,订立后其他配套可以事半功倍,如果无,好多嘢都系事倍功半”,加上全球回收产业在过去数年面对翻天覆地改变,亦影响回收表现,他这样总结旧蓝图愿景何以落空。

争取现届立法会通过垃圾收费

酝酿多年、先后经四届政府处理的垃圾收费,条例仍在立法会审议,能否顺利通过,须把握今届余下数个月的会期,否则要再重新走一次立法程序。环境局近月与议员召开非正式会议“拉票”,黄锦星指,议员倾向较长准备期,以及推行初期向市民免费派发专用垃圾袋,若合理也会尽量配合,努力争取在现届立法会通过。

黄锦星说,目前回收业面对最大挑战是回收量不足,须透过垃圾收费鼓励市民回收,令早已准备就绪的回收公司,可收到足够数量的废料“转废为材”。以用公帑在三区推行的“中央收胶”为例,他形容反应一半半,但相信若配合垃圾按量收费后,市民会要求物业公司、业委会参与计划,减少弃置垃圾的支出。

黄锦星认为,回收业面对最大挑战是回收量不足,须透过垃圾收费鼓励市民回收,令早已准备就绪的回收公司回收足够数量“转废为材”。(张浩维摄)

利用焚化处理不能回收物料 减堆填区压力

新蓝图另一关注点,是本港将兴建第二座垃圾焚化炉。黄锦星说,对比日本、新加坡及欧洲等地区,“转废为能”的硬件及政策双轨并行,香港相比下起步较慢。面对反对再建焚化炉声音,他称“日本喺环保方面有代表性,你要理解点解人哋咁做(即兴建焚化炉)”。黄解释,面对无法回收的物料,在主要先进地区会以焚化方式处理,将其资源化,本港日后将多轨并行,减少堆填区直接处理垃圾的压力,“我哋个蓝图其实好正路”。

政府目标是“零废堆填”,但近期正为扩建将于2026年饱和的新界西堆填区向立法会申请拨款,预计扩建100公顷后,足够使用多30年。黄锦星解释,每日产生的垃圾上万公吨,减废转型需时,例如厨余“转废为能”需要约10年,才能达到较高比例,日后仍需要堆填区处理不能回收或“转废为能”的物料,例如灰烬、惰性废料,故认为堆填区仍有存在需要,而该扩建面积建议已属“较持平估算”。

任内订路线图 靠往后政府持续推进

本身是建筑师的黄锦星,自2012年7月起出任环境局局长。被问到及会否有机会再做多一任,黄锦星没有正面回应,他指,任内尽量希望为本港环保范畴订立路线图,争取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往后需要下几届政府持续推进,每5年一检总结经验,“做得无咁好,未必系坏事,有时更进取善用创新科技,试嘅过程一定有跌宕,最紧要终结经验,帮助我哋向前行,行得更畅顺、更加好。往后咩人做、边一届政府,都系一啲基础,做得更加好”。他笑言,即使以市民身分,也可看著政府推展、落实蓝图。

黄锦星没有正面回应会否争取连任环境局局长,称任内尽量希望为本港环保范畴订立路线图,争取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张浩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