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局发表新蓝图 冀2035年前零废堆填 适时公布增设焚化炉细节
政府减废成绩常被批“肥佬”,有资源循环蓝图,却愈减愈多垃圾。环境局今日(8日)发表《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中期目标是推行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人均弃置量将较2020年逐步减少40%至45%,2035年前达至零废堆填。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多次避用“焚化炉”字眼,指“转废为能”设施细节适时会公布。
人均弃置垃圾量不跌反升 新目标要减40%
环境局在2013 年提出《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预期明年人均弃置量较2011年的1.27公斤,减四成至0.8 公斤,但垃圾量不跌反升,2019年人均垃圾量达1.47公斤;又预期明年或之前回收率增至55%,但2019年只有29%。
《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今日发表,中期目标是推行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人均弃置量将较2020年逐步减少40%至45%,同时把回收率提升至约55%(则与上一份蓝图相同)。至2035年前发展足够的转废为能设施,长远摆脱依赖堆填区,并计划约每5年检视当中的策略及目标。
黄锦星:短期内咨询塑胶饮料容器生产者责任计划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形容,旧蓝图目标“进取”,除了垃圾征费仍在审议阶段,其他措施已有进展或已落实。他称,面对回收市场有巨大逆转、人均弃置量亦高,加上土地资源珍贵而紧拙,故回收仍有挑战。他说,短期内将就推行塑胶饮料容器生产者责任计划进行公众咨询,以及逐步扩展“中央收胶”。
对于旧蓝图多个目标不达标,黄称要“向前看”,希望垃圾征费推行后,人均弃置量逐步减少。至于如何达至零废堆填,他指要加强源头减废及资源循环,不能回收的物品,可交予转废为能设施,减少直接堆填的需要。他又形容,以往措施已做到“加零一”,但要大规模移风易俗,垃圾征费是关键,故目前数字上未见成效。
第二座焚化炉细节适时公布
位于石鼓洲的焚化炉最快2025年启用,有报道指政府有意在新界西近屯门的稔湾,兴建第二座垃圾焚化炉。新蓝图亦提及,会筹备发展新的转废为能设施,以先进技术,处理无法回收的都市固体废物,期望有关设施可于2030年代落成。若能于2035年或之前提供足够转废为能设施,政府会考虑缩减新界西堆填区原来约200公顷的扩建占地,令香港迈向不再过度依赖堆填区直接处置垃圾。
对于增设焚化炉,黄锦星称会适时公布细节,又指香港已积累转废为能实际经验,可以更好地掌握不同大小设施的价钱,重申不能回收物料要透过“转废为能”设施处理,取缔弃置堆填区。
被问及堆填区及焚化炉处理比例,黄指可以进一步检视,故蓝图会5年一检与时并进,“科技日新月异,回收市场变化大,确实数字未必重要,透过务实及进取方向一步步平衡”。
强调垃圾征费是减废火车头
对于立法会决定重新审议垃圾征费草案,他希望有市民及议员支持下,草案可尽快通过,达至转废为能、干净回收,故希望新一份蓝图让各界明白征费对鼓励减废的重要性,也希望相关硬件及政策可获立法会议员支持。
环团:减废旧债未清 新债 (焚化炉)免问
环团绿惜地球认为,新蓝图以方向为主,难评估其能否“达标”,若要额外兴建另一座焚化炉,意味将烧掉大量有用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强调“当局减废旧债未清,新债 (焚化炉)免问”。团体又促请当局和立法会尽速在今届立法年度内,完成审议废物收费政策,并交待各措施如何达至55%回收率的细节,挽回社会对政府减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