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合法化呼声增 调查指“非常认同”比率同比升逾9个百分点
政府计划年内公布规管网约车立法框架,新青年论坛今(14日)发表“市民对的士服务及网约车合法化的意见调查”,结果显示有7成受访半市民支持“网约车”合法化,当中“非常认同”合法化的比率较去年多9.4%。
往届政府既未有打破的士垄断,又未有落实网约车合法化,两者的恶性竞争影响市民出行、损司机利益,更令不同群体间怨气扩大。今次调查反映市民对于“网约车”合法化诉求再增,新青年论坛表示,的士服务满意程度再跌或与近月个别的士业界发起的抗议行动有关,认为抗议行为没有民意基础。
对于有车主组织提出政府以市价两倍多收回的士牌,新青年论坛认同政府所指动用公帑须极度谨慎,又指政府不应为个别投机行为负责。
新青年论坛于本月2日至13日,以电话随机抽样的方式,访问了612名18岁或以上香港市民有关的士服务及“网约车”合法化的意见。
调查显示,高达72.9%受访市民支持“网约车”合法化,当中选择“非常认同”的比率较去年的33.8%,大幅扩大至43.2%,上升9.4个百分点,反映市民普遍对“网约车”合法化有更强烈的诉求。同时,有76.1%的市民认同应透过引入“网约车”,促进公平竞争,改善整体的士业界的服务质素。
4成半受访市民不满的士服务
此外,市民对于的士服务质素满意程度下降。整体有45.1%市民称不满意,有41.7%市民表示满意,无意见13.2%。
若再按五个程度划分,“几满意”占33%占最多,其次是“唔系几满意”,占28.5% 。团体指,“完全不满意”的市民占16.6%,较“非常满意”的8.2%,整体多出8.4个百分点。与去年相比,“非常不满意”的比率上升3.7个百分点,反映市民对的士有较强烈的不满情绪。
对于近日个别的士业界发起的抗议行动,有近6成(58.1%)市民表示反对有关抗议行动。同时,高达7成(69.3%)市民表示不担心“网约车”合法化后,个别业界会再采取激励的抗议行动。
新青年论坛:政府不应为个别投机行为负责
对于近日个别的士业界建议政府回购的士牌照,新青年论坛表示,认同特首李家超“动用公帑须极度谨慎”的立场,表示政府不应为个别投机行为负责。
新青年论坛理事张敬游又指,的士牌照某种程度是个人投资行为,投资者需承担投资风险。他直言:“如果使用公帑(回购的士牌照),涉及他人利益,这是不公平的。”
新青年论坛指的主业界抗议行动不得人心:万事应商量
新青年论坛又表示,调查反映有近8成市民认同的士与网约车可以“共存共生”,批评个别的士业界不应破坏社会安宁。
星学汇理事雷添伟续指,的行业界抗议行为没有民意基础,强调如果社会要有好的发展,任何行业都要以市民及大众利益为依归。他又认为,现时社会进步、科技发达,所有行业的形式不能再一成不变,“网约车”合法化应及时处理。
新青年论坛召集人、观塘区议会区议员邓咏骏就认为,应“以大局为重”,强调网约车是一个时代的进步,能为市民提供多元化交通服务。对于如何补贴的士业界,他举例日后或可能将“网约车”的所收款项补贴的士业界,强调“万事可以商量”。
的士与网约车争议Q&A
问:网约车在香港是非法的吗?
答:香港法律规定,利用汽车载客取酬的行为必须取得“出租汽车许可证”,而长久以来,个人点对点交通服务主要由拥有牌照的“的士”提供;不过,当科技促使交通运输产业和市民出行需求发生根本变化,衍生“网约车”这种新型载客取酬营运形式,特区政府却迟迟未有打破的士牌照垄断,未能开放市场竞争,导致网约车在港服务11年仍未合法化。
问:政府停止增发的士牌照多年,带来什么问题?
答:香港目前共有18,163个的士牌照,因政府停发新牌导致数量稀缺,持有者可以控制市场形成垄断,并且催生了非常畸形的炒牌环境,令的士牌照由“公共交通资源”变成“金融炒卖工具”,在过去25年内由252万元被炒高至667万元。的士牌主将炒牌成本转嫁租车司机,迫使司机和乘客陷入“司机收入低—服务差—乘客埋怨—流失更多客—收入更低—服务更差—社会怨气更大”的恶性循环,更积聚的士和网约车之间的仇恨,种下社会冲突祸根。
问:的士与网约车乱局,应该怎样解决?
答:往届政府施政失当,既未有打破的士垄断,又未有落实网约车合法化,的士与网约车出现恶性竞争,影响市民出行体验、损害司机劳动利益,更令不同群体之间产生越来越大的怨气和怒气。有为政府理应敢于改革,坚持以产业发展和社会转型为主线、以乘客需求和司机权益为依归,推动网约车合法化,彻底打破的士垄断,重构点对点出行服务,杜绝公共运输服务资源的炒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