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商人中“弹票党”损失300万 优惠汇率换人民币收空头支票
本港2024年录得33,903宗科技罪案,受害人总共损失51.3亿元,损失最大一宗事主被骗300万元。警方表示,该宗个案受害人是一名六旬商人,中了三大常见骗案手法中的“弹票党”。
骗徒先透过微信认识受害人,诱骗事主以优惠兑换率兑换人民币,并向事主户口存入300万元支票,以换取其过户200多万元人民币。受害人之后才发现骗徒所入的是空头支票,无法兑现,但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警方指去年有超过4%的网上购物骗案与“弹票”有关,涉及接近2,200万元。这种诈骗手法的关键在于利用卖家对“户口结余”的误解,以存入“空头支票”令卖家误以为已经收到款项。“账面结余”或“户口结余”可能包括并未结算的支票或交易款项,“可用结余”才是户口内可供提取的款项。
去年科技罪案受害人损失51.3亿
警方指2024年本港录得33,903宗科技罪案,比2023年下跌0.6%或减少209宗;损失金额为51.3亿元,比2023年的55亿元下跌6.7%或3.7亿元。
网上购物骗案则录得11,559宗,占整体科技罪案的34.1%。对比2023年上升了2,609宗,即29.2%,涉及损失金额更比2023年上升了接近87%,总额约3.6亿元,增加1.66亿元,平均一宗损失金额为接近31,000元 。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网络安全组警司陈纯青表示,涉案金额大幅上升主要源自2024年多宗涉及大额加密货币或外币兑换的案件,当中损失最大的单一案件已经造成接近300万元损失。
六旬商人收到骗徒存入300万元支票 转账给对方才发现是弹票
损失300万元的苦主是一名六旬商人,中了第三种常见的骗案手法,即所谓的“弹票党”。陈纯青表示,事主与骗徒从微信认识,骗徒诱骗事主以优惠兑换率兑换人民币,更透过支票存了300万元港币给事主。事主在帐户结余看到有此笔转账,便不虞有诈地过回200多万元人民币给骗徒。其后,事主接获银行通知,该支票其实是一张弹票。
在“弹票党”个案中,骗徒会假扮买家,在交易平台或社交媒体主动联络卖家购买货品,并主动提出以“支票付款”完成交易,并且愿意亲身面交,以换取卖家信任。
骗徒会向卖家提供空头支票制造入数假象 去年损失2200万
陈纯青表示,这种诈骗手法是通过存入空头支票来进行,骗徒会向卖家提供一张空头支票,并制造入数假象,让卖家以为已经成功收款。当卖家将货品发出或亲自交收后,便会发现该支票弹票,而此时骗徒已经消失不见。
根据警方资料,去年有超过4%的网上购物骗案与“弹票”有关,涉及接近2,200万元。
骗徒成功关键在于受害人对“账面结余”或“户口结余”存误解
这种诈骗手法的关键在于利用卖家对“户口结余”的误解,以存入“空头支票”令卖家误以为已经收到款项。“账面结余”或“户口结余”可能包括并未结算的支票或交易款项,“可用结余”才是户口内可供提取的款项。陈纯青提醒市民在要小心分辨两种结余,以免被骗徒误导。
为提防网上购物骗案,警方有以下建议﹕
● 光顾信誉良好的卖家,尽量选择当面交收;
● 应透过官方销售渠道购买货品;
● 兑换外币或加密货币时,应光顾信誉良好的找换店或加密货币交易所;
● 出售货品时,不应单凭入数收据便相信付款完成。“户口结余”金额更新不代表成功过数,“可用结余”金额才反映真正入账状况;
● 付款前应先搜寻卖家的电话号码、银行户口号码、专页名称等,并留意负评;
● 不要点击不明来历的连结及在非官方的网站披露个人帐户资料;及
● 如有怀疑,可在“防骗视伏器”输入收款帐户、电话号码、社交媒体帐号等评估风险,或致电18222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