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路涉水线|黄大仙龙翔道等5水浸高危位试行 积水0.3米应停驶
撰文: 林子慰
出版:更新:
极端天气愈加频密,下暴雨引致行车路段水浸的机会增加。雨季将至,政府今日(11日)公布将于5个2023年出现严重水浸的行车路段中,推行涉水线系统试验计划,包括柴湾道回旋处、黄大仙龙翔道近黄大仙广场、观塘道附近翠屏道西行线、何文田站对面漆咸道北及大埔墟南运路铁路桥底,以减少车辆因水浸损坏而无法行驶的风险。
漆有红色波浪线及涉水线字样 积水触及涉水线即最低点水深已达0.3米
当局会在低洼行车路段设立涉水线系统的警示标记,包括路面漆有红色波浪线及涉水线字样,旁边有水位标尺,而行车道旁会竖立标志牌。当积水触及或淹没涉水线时,表示前方道路最低点的积水深度已达0.3米或以上。
4月进行工程 5试点将实施临时交通安排
路政署将于4月下旬开始陆续于试点路段进行涉水线警示标记设置工程,相关路段将分阶段实施临时交通安排,有关工作预期5月中旬完成。
另外,渠务署将于试点路段的最低点设置水位监测设备“内涝监测器”,收集实时水位数据。当内涝监测器感测到路面积水水位达预警水平,监测系统会即时通报相关政府部门。
积水深达0.3米时现场会有临时交通指示防止车辆驶入水浸路段
渠务署和路政署收到通报后,将派遣应变队伍检查及清理淤塞渠道,以减低水浸风险。当积水深度达至0.3米时,现场会有临时交通指示防止车辆驶入水浸路段,运输署亦会因应交通安排发放相关消息,有需要时警察会到场协助。
政府提醒,倘若车辆在实施临时交通指示前已进入低洼路段,驾驶者应在涉水线前停车,避免进入水浸路段,同时亮起车辆危险警告灯,并按现场指示驾车离开临时封闭路段。
▼2020年黑雨水浸状况▼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