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费用减免5改动 医管局:与1万元“封顶费”成双重安全网
【急症室收费/公立医院/专科门诊】公立医院收费改革,多项专科门诊、住院费、检验服务加价,同时新增每人每年1万元的“封顶费”。医管局今日(26日)表示,病人需要申请“封顶”,并没有审批条件,澄清毋须经医务社工批核。
医管局又宣布多项医疗及药费资助计划的改动,包括公布放宽医疗费用减免机制的入息及资产限额,预计合资格市民由30万人大增至140万人,预计明年实施。医管局表示,病人毋须“拣择”,可同时申请减免医疗费用及1万元“封顶费”,变相有“双重安全网”。药费方面,撒玛利亚基金资助计划下,病人的分担比率会降低,变相所需支付的药费减少。
改动一:医疗费用减免机制放宽入息资产限额
现时医管局医疗费用减免机制,原本以家庭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的75%为上限。优化后,2人或以上家庭的入息限额由75%升至100%,即与入息中位数看齐。1人家庭则升至入息中位数的150%。根据其入息及资产,病人可获全额或部份费用减免。
以往2人家庭入息超过10,750元,就不能获减免。放宽后,月薪少于16,950元可取得医疗费用减免。资产方面,以往二人家庭获得费用减免的资产限额为8.5万元,未来将与申请公屋的资产限额看齐,二人家庭资产超过38.7万元才没有减免。
改动二:减免有效期由12个月延长至18个月
病人需要提交财政状况文件供医务社工审批,费用减免效期由现时的12个月,延长至18个月。病人于18个月内再次申请时,不用再提交文件作经济审查。
医管局总行政经理(专职医疗)潘绮红表示,病人18个月内申请时,只要声明财政状况没改变就能获批,认为能减省病人的时间及社工作量,形容是“利民措施”。
改动三:未婚病人毋须申报同住家人财政状况
原本减免计划下,未婚人士与家人同住,会被视为同一个“家庭”,需要提交父、母的入息及资产文件作审查。改动后,不论未婚人士是否与家人同住,只须提供自己的财务文件,便能申请减免。
改动四:药物费用承担比率下降
现时医管局病人符合临床、身份资格及经济规定,便能申请撒玛利亚基金获得药费资助。现计划设有“病人分担额的累进计算表”,列明病人每年可动用之财务资源金额,以及其相应的分担比率,从而计算病人可获得的药费资助。
医管局表示,日后会降低病人的分担比率,变相病人需要支付的药费减少。另外,部份原本未获资助的病人,亦会有机会合资格申请资助。
改动五:药费医疗费减免拟全网上办理
潘绮红表示各项资助计划申请程序与现时“一模一样”,病人可于网上申请撒玛利亚基金药物资助。至于医疗费用减免暂时仍要实体递交文件,预计明年第三季增设网上办理,相信申请时间会较现时缩短。现时,医疗费用减免原则上即时批核,撒玛利亚基金药费资助则10日内批核。
140万人可申免医疗费 与“封顶费”形成双重安全网
潘绮红表示,估计入息及资产符合资格申请医疗费用减免的病人由30万人增至140万人,但实际不一定140万人都会使用医管局服务,或者未必有需要申请减免。医管局会根据申请的反应,调配医务社工人手。长远而言改为网上办理申请,相信能够减省人手。
政府昨日公布,拟为全港市民设立住院及门诊费用上限,每人每年上限1万元,须向医务社工申请。不过医管局今澄清,市民需要申请,但毋须经社工处理,详细申请及执行细节之后公布。
潘绮红指,医疗费用减免机制加上一万元封顶机制,形成“双重安全网”。不过,有市民担忧如使用医疗费用减免,或因未能达到一万元的上限而无法受惠,变相需要在两个福利中二择其一。潘绮红解释,市民如获全额减免,根本不会触动到封顶机制。如获部分减免,则需自付部分费用,但可以“储住”,待医疗费用接近1万元时,再申请使用封顶机制,不必担心要“二择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