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局称$1万元封顶须病人自行申请 消息:涉私隐较难自动豁免

撰文: 任葆颖
出版:更新:

【急症室收费/公立医院/专科门诊】医管局昨日(25日)公布涉及公立医院收费的公营医疗服务改革详情,其中提出全年收费上限一万元的封顶机制(自费药械则不计算在内)到底如何操作,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医管局总行政经理(专职医疗)潘绮红今日(26日)表示,一万元封顶机制须由病者自行申请,当局将考虑会否设立网上申请,但绝对不涉及医务社工操作,换言之不会存在审查,只要申请便可获批。

不过,有关注病者人权益组织忧虑,若要靠病者自行计算全年医疗费用及申请封顶,恐令他们感到麻烦;亦不解既然“封顶”属全民受惠,为何仍须由病人主动提出申请。有立法会议员亦认为,虽然推出封顶措施惠民,但担心部份病人或不记得提交申请,最终受惠人数可能不多。

据消息指,有关封顶机制要由病者申请,主要是涉及私隐问题,尽管医管局系统存有全部病者的病历及付费纪录,但不代表可以“自动使用”该些资料,技术上需经病者同意,所以需要病者填写表格申请。至于日后会否简化操作程序,例如系统能否自动识别“够一万蚊就封顶”,当局将会研究考虑。

医院管理局拟由2026年1月1日起将急症室收费改为免费及需缴400元两级制。(夏家朗摄)
公营医疗服务新收费一览。(任葆颖摄)

病人需自行计算医疗总费用

现时公立医院病者,只要在手机下载HA GO应用程式,便可翻查过去12个月的住院及门诊等医疗付费纪录,但现时仅显示逐项付费,即使在同一天曾支付药费、住院费,每一笔费用都是单独显示,若想知道过去12个月的医疗总费用,便要由病者自行计算总数。至于日后是否要由病者自行“计住数”去申请封顶豁免,当局则暂未交代详情。

病人组织:倡简化程序让病人受惠

关注病人权益的社协干事彭鸿昌则认为,既然不同经济状况的病人皆受惠于一万元封顶机制,不解为何仍须由病人主动提出申请,期望政府解释执行细节。(资料图片/黄浩谦摄)

关注病人权益的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认为,既然不同经济状况的病人皆受惠于一万元封顶机制,不解为何仍须由病人主动提出申请,期望政府解释执行细节。他认为,医管局技术上应可计算病人的医疗费用,以及在超出一万元后作自动辖免,相信有助减轻行政成本,病人亦毋须“下下计住条数”。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称,若医管局设系统纪录病人的全年医疗开支,相信会便利病人。(资料图片)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则称,若医管局设系统纪录病人的全年医疗开支,相信会便利病人。他形容,使用封顶机制的病人通常是医院“常客”,“(健康)唔会好得去边”,若仅靠病人自行统计,令他们既感麻烦,又有落差,“冇理由要病人自己攞住一叠单去申请,如果唔见咗啲单、又漏咗咁点?”

医院管理局拟由2026年1月1日起调整急症室收费,除了危殆及危急病者免费,其余一律收400元。(夏家朗摄)

陈凯欣忧大多病者未必记得申请 倡当局主动提醒封顶

立法会议员陈凯欣亦估计,医管局的系统会保存病人的病历纪录,相信亦会有病者的付费资料。若要病人自行申请封顶,她形容病人需要“心水清”记住毎次医疗开支,担心大部份病人未必记得要申请,最终受惠人数可能不多。

陈凯欣指出,明年起每日住院的新收费为300元,估计成功申请一万元封顶机制的主要是长期住院的病人;至于其他病人,举例轮候专科的病人未必会经常覆诊,或未能受惠。

陈凯欣认为,医管局有责任在病人的全年医疗费达到接近一万元时,主动提醒他们申请封顶机制,否则病人可能会会忘记申请,“变相即使有呢个政策,都好似无用咁。”

社协倡新增5,000元封顶界线

医管局公布涉及公立医院收费的公营医疗服务改革,除了符合豁免收费资格的病人外,并不会按病人的资产或经济背景分等级收费,这方面亦惹起社会疑虑,恐低收入的基层病人是沉重负担。社协彭鸿昌表示,一万元的封顶机制不利于中下夹心阶层的长期病患者,对其构成很大经济负担,并建议政府新增一条以5,000元封顶的界线,但审批上更严谨,从而精准地协助更多有需要的病人。

病人组织质疑封顶机制或违共付原则

林志釉则认为,一万元封顶机制或违背“能者共付原则”,举例部份有经济能力的病人即使愿意支付较高医疗费,但同因封顶机制而毋须支付,“(政府)话收返多咗嘅钱去医疗改革,点解(对佢哋)又要有一万元上限呢?”

医院管理局拟由2026年1月1日起将公立医院的各项服务增加收费,并设有一万元封顶机制,但病人须自行申请。(夏家朗摄)
医院管理局拟由2026年1月1日起将公立医院的各项服务增加收费,并设有一万元封顶机制,但病人须自行申请。(夏家朗摄)
医院管理局拟由2026年1月1日起将公立医院的各项服务增加收费,并设有一万元封顶机制,但病人须自行申请。(夏家朗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