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簋”、非金“叵罗”饮食器皿文物周三起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
“九大簋”盛宴的簋、珍贵无比的“金叵罗”(后二字读作波啰),其实分别是古代中土及西域饮食器皿,由周三(19日,明日)起在西九文化区有得看。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特别展览“流动的盛宴——中国饮食文化”以新角度“流动”串联中国饮食文化,以逾110件珍贵文物,探索食物器具、饮食习惯和传统风俗的演变,呈现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生活面貌。展品主要来自故宫博物院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香港艺术馆和香港茶具文物馆亦提供部分借展文物。
副馆长:展览经两年准备
“流动的盛宴——中国饮食文化”展览于明日(19日)至6月18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厅8向公众开放,展览分4个单元。
副馆长王伊悠今日(18日)指出,该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合作是长期战略性的。策划举办饮食文化主题的展览是由来已久,从开题至今,经历了两年多的准备。
第一单元展现“礼食同源”及“事死如事生”观念和传统
第一单元“跨越生死”以新石器时代到汉代的祭祀及陪葬饮食器具为代表,展现中华文明“礼食同源”及“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和传统。其中一个重点展品为原本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绹纹豆”,是一个战国时代的随葬青铜礼器,用作盛放酱菜、肉酱、肉汁等的器具。
另一重点展品是来自大英博物馆的“墓主人宴饮与侍者墓砖”,是一个墓内装饰,描绘了一对夫妇对坐,侍者拿执壶、托盘、杯、碗等,室内桌椅、花瓶俱全,生前安适温馨的景象在死后延续。
第二单元呈现中国与中亚、西亚之间交汇融合饮食风俗
第二单元“跨越文化”是胡风宴会,以唐、宋时期的大盘、执壶等器皿作主轴,呈现中国与中亚、西亚之间通过丝绸之路交汇融合的饮食风俗。其中一个重点展品为一只原本在故宫博物院展出、从唐代的墓葬出土的骆驼。骆驼商队为中国带来了以胡饼、羊肉及牛奶为主的胡食。
第三单元可看到明清两代历史游宴场景
在第三单元“跨越山水”,观众可欣赏明代和清代时期所描绘的历史游宴场景及当时制作的游具。其中一个重点展品为原本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八宝云蝠纹香舫”,是一件以清代苏州的酒船为蓝本的漆器。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游船宴饮风气兴盛,常有酒船跟随在画舫后提供饮食服务,称为“行庖”或“水宴”。
第四单元观众可进行模拟点餐
第四单元“跨越时间——传承”则摆放了虚拟餐桌,观众可进行模拟点餐,在观赏不同菜式的烹调过程中,回顾食器的前世今生和使用方法。
西周“大簋”为丰富盛宴“九大簋”的食器
现时有人会以“九大簋”形容极为丰富盛宴,簋为古代放置食物的器皿,最初为古代皇室贵族的食器或礼器,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不过即使是天子,都只用九鼎八簋,到了岭南之地,居民叫“九大簋”便含有极为丰盛及隆重之意。在是次展览中,就有展出一个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西周时期(公元前1100至前771年)“大簋”。
“金叵罗”源至伊朗一带萨珊王朝贵族宴会饮酒器“叵罗”
唐代诗人李白的《对酒》有“葡萄酒,金叵罗”,指是用金杯盛载葡萄酒来喝,“金叵罗”是珍贵的器具,在广东地区也可形容极受父母宠爱的子女。“金叵罗”原来是古代西域一种口敞底浅饮酒器,名称为音译,后流传至岭南地区。
在展览中没有标明“金叵罗”,不过来自唐朝的三个“多曲长杯”就是当时的“叵罗”,起源于今伊朗一带萨珊王朝,为贵族宴会饮酒器,不过三个文物并非以金打造,展品来自大英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