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棚安全新规由日数连墙器变“目测” 工权会批降标准促严格执行

撰文: 林远航
出版:更新:

近年本港发生多宗大型竹棚的事故,有业内人士估计,与俗称“拉掹”、固定棚架的连墙器被擅自改动有关。发展局上周四(6日)向工务部门发通函,要求辖下工务工程的驻工地人员及承建商每天检查棚架连墙器的数量,如数目未能符合劳工处工作守则要求或相关棚架的设计,承建商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棚架。

有业界人士表示,今早获发展局官员联络解释,并引述对方称,新规定非要求工人每个连墙器都要数清,建议工人可用“目测”方式执行。工权会对此感到惊讶,形容是降低标准,促当局严厉执行措施,同时强调业界的文化、管理有要改善之处,单靠规管不能杜绝问题。

2024年2月,启德“沄璟”地盘发生严重工业意外,一幅大型棚架突然倒塌堕地,酿成2死3伤。(梁伟权摄)

由去年10月至今,本港4个月内发生了至少5宗严重的棚架工业意外,酿成至少2死13伤。纵观历来多宗棚架意外,不少意外的成因总与工人疏忽、安全装备失灵、连墙器(即拉掹)无故被剪走有关。《香港01》早前的专题报道,更发现有雇主因保费昂贵,未有为棚工购买劳工保险,要棚工长期“无保上阵”。多宗意外的背后原因,并非单纯在于技术操作,而是与全个行业上下的安全意识有关。

发展局上周四(6日)向工务部门发通函,要求辖下工务工程的驻工地人员及承建商每天检查棚架连墙器的数量。

发展局通函要求日检连墙器数量

发展局上周四(6日)向工务部门发通函,要求辖下工务工程的驻工地人员及承建商每天检查棚架连墙器的数量,如数目未能符合劳工处工作守则要求或相关棚架的设计,承建商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棚架。
另外,监工检查棚架时,包括在首次使用前、经过相当程度的改动后、经历恶劣天气后及紧接每次使用前的14天内,需提交相片或录影纪录为佐证。

如承建商或驻工地人员违反措施,工务部门会在相关承建商或顾问公司的季度表现评核报告中清楚反映相关表现,相关评核会直接影响他们日后获批合约的机会。有业界向传媒反映当局要求“离地”,称一栋大厦可以有数千个连墙器,认为当局措施并不可行。

竹棚业香港联会外务理事长苏天铭引述发展局官员指,通函是要求工人用“目测”形式检视连墙器数量。(资料图片/何颖贤摄)

竹棚业界引述发展局称 只需“目测”检视 毋须数清

竹棚业香港联会外务理事长苏天铭表示,发展局首席助理秘书长(工务)林达明今早曾与他联络,解释通函内容。他引述对方指,通函中的要求,并非指工人每天真的要数清楚连墙器的数量,而是要求工人用“目测”形式检视,办别连墙器数量有否减少。

至于如何靠“目测”形式执行,苏天铭指当局建议工人在连墙器加上显眼或萤光颜料作标示,又指新规定并非针对棚工,当局建议承建商可指示地盘内的“普通人工”执行该职责。他又称,对于规管竹棚的新念头,“谂𠮶个永远都想有咁严密得咁严密”,到实际执行或许是另一回事,因此永远都有讨论空间。

港九搭棚同敬工会理事长何炳德指,今早亦收到局方类似解释。(资料图片)

仅助提高工人安全意识 未解决施工流程等根本问题

港九搭棚同敬工会理事长何炳德指,今早亦收到局方类似解释。他认为措施对提高工人安全意识有帮助,但未能从根本解决问题。他认为竹棚事故频生的原因,在于承建商未有明确的施工时间表、作业流程,无法协调各工种的工作需要,令到有人贪方便私自拆除“拉掹”。他建议当局要求承建商在所有工序开始前,需制定更改“拉掹”位置的时间表。

何炳德又指,现时业界的赶工文化根深柢固,强调本港一日沿用价低者得的投标方式,便只会一直出现意外,期望当局可以工地对施工期作出规管,同时做好教育,才能改变现况。

工业伤亡权益会总干事萧倩文对当局降低标准感到惊讶。(资料图片)

工权会批发展局降标准 倡规管延至私人工程

工业伤亡权益会总干事萧倩文表示,昨日得悉有关通函时,认为当局“几严谨”、有改善,但未想到这么快便降低标准,她要求当局“雷厉风行”,严厉执行守则,并将规管展至私人工程。

她又认为,当局现时的做法,等同将焦点全部放在“拉掹”,而非行业的安全观念。她称曾听闻有个案的工人,如实向管理层上报要修改“拉掹”位置,但最终并无回应,工人被逼以身犯险,强调全个业界的文化、管理要有要改善之处。

萧倩文又指,现时除棚工外,不少工人都只在考平安卡时,接受过有关安全意识的培训,认为是严重不足,又强调工人的安全意识要从小开始培养,而非单靠规管。

▼启德发展区新急症医院地盘塌棚事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