㓥到尽头无厨房 新盘或变“高级版徙置大厦” 蜗居轮回半世纪
近期有新盘以“高级学生宿舍”为概念,㓥出128平方呎开放式单位,图吸引年轻一族上车,发展商更称“皇帝都只系瞓一张床”,惹来市场哗然。然而,低处未算低,居所面积可以无下限。业界人士估计,未来新盘的新㓥法或加入“共住空间”概念,连厨房、甚或客厅都是多户共用,每单位仅提供寝室及独立厕所,有如半世纪前的徙置大厦,厨房要在公共空间共享。据悉,该款新盘最快有机会明年便出现,地点在港岛区。
引入共用空间概念 弃独立厨房
年轻一代对自住需求有增无减,惟住屋开支愈来愈大,第一太平戴维斯资深董事兼住宅租赁部主管王丽文(Edina)指,楼价愈来愈贵,住屋空间愈来愈细,基本上是全球各城市正面对的问题,因应空间及价格的限制,年轻人的生活模式亦正在改变。
Edina续指,参考近年不少辨公室流行“co-working space”(共用工作空间),即不同公司或组织的工作者会共用一个辨公室空间,让资源共享,减低成本。王丽文认为此概念亦会推展至住宅层面,变成“ co-living space(共住空间)”。
共住空间概念早于两、三年前已于欧洲、纽约及澳大利亚等地出现,主打年轻一辈市场,平均租户年龄约30岁。单位就如酒店房,一般已备家私装修,亦有寝室及私人浴室,但住户会共享大型厨房、洗衣房、客厅及活动室等设施,尤如私楼的住客会所。
兼具社交元素及私人空间
这种居住模式既似“高级版大学宿舍”,又与时下服务式住宅(service apartment)类近。Edina指,这些住宅在质素及设备上会比学生宿舍较佳,而有别于service apartment,共住空间吸引之处是提供一个社交平台,“年轻人喜欢socialize,共住空间可不时举办各种活动,让住客间互相交流认识,同时仍保留私隐空间。”此外,对投资者而言,回报亦较service apartment高。她续指,后者一般一梯4伙设计,共住空间则可以间出一梯8伙甚至更多,每间百余呎甚至更细。
不少辨公室流行“co-working space”,此概念大可推展至住宅层面。
Edina透露,已有部份的海外投资者正在港物色市区地段,改装物业引入上述的共住空间概念,由投资者负担营运及管理。她认为本港楼价过于昂贵,共住空间有一定的市场,“由于每个单位面积细,故租金相信较私楼平,且多数会选址市区,具一定吸引力。”
愈住愈细 全球大势所趋
参考未来两年,市场至少有逾20个一手新盘是以细户主导,涉及伙数约6,000伙,为细单位供应高峰期,相信新盘开则趋势,也只会是“没有最细、只有更细”。据了解,本港明年会有新盘引入共住空间概念,每个单位只有独立厕所,近年㓥盘盛行的开放式厨房亦不会放在单位内,令单位面积更细,变相令上车门槛降低,目标对住年轻人独立住屋需求。不过,共享厨房就如走回头路,因为半世纪前的徙置大厦,住户正正就是活于共享厨厕的环境,虽然新盘相信环境较佳,但住户享有的设备却似走回头路。
Edina坦言,类似概念未来或会主导香港市场,“愈住愈细是全球大势所趋,年轻人会慢慢接受得到,若然真的接受不到,建议暂时不要买楼或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