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多学生被捕 教育局教育主任心痛惋惜 冀反思再出发
反修例风波已过一年多。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特别支援)陈展桓在该局专栏指,当局一直有跟学校紧密联系,认为有学生因误导或被煽动参与违法行动被捕、甚至被起诉,令人心痛和惋惜,期望他们能反思,积极寻找人生方向再出发。
教育局续探访中学跟进支援计划
教育局专栏“局中人语”轮流由当局人员执笔,今次由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特别支援)陈展桓分享反修例事件的体会。他指社会运动对学界带来不少挑战,教育局去年(2020年)6月发出通函,促请学校就社会事件对学生的影响,加强学校层面的跟进工作和相关支援,教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正面思维,并因应情况为个别有需要的学生制定和执行个人化的跟进方案。
同年8月,教育局为全港中学举办名为“关顾学生 重回正轨”的研讨会,提供资讯和策略,让学校能更有效地推行学生支援工作,而在2020/21学年开课后,教育局陆续探访中学跟进支援计划,以加强学生品德培育。
陈展桓表示,很多学校都善用本身的危机管理机制,预早商议对策及应变方案,并留意学生的动向,当知悉有个别学生需要支援(例如因参与社会事件而被捕),便可即时启动危机小组,相关组别的教师及社工互相配合,关顾学生的情绪需要,为学生提供辅导,亦鼓励学校积极与各持份者,包括办学团体、校董、校友、家教会成员等沟通,以共同守护孩子的信念制定各种跟进策略。
他举例学校可透过“情意及社交表现评估套件”,分析学生在全人发展的需要,及检视相关措施在校内推行的成效,欣悉有学校的成长/生活教育课的校本课程相当完备,例如特别安排以资讯素养为主题与学生分享如何检查事实、辨识真假信息;亦有学校的关爱校园文化浓厚,师生关系良好,因应学生的情绪及心理需要提供适切辅导,与有关学生共同订定改善方案,并与家长配合执行。为了帮助学校能更有效地集中支援有需要的学生,教育局会将从不同途径得知的学生被捕/被检控等资讯,适当地与相关学校分享。
▼1月30日,港府“最后一天”承认BNO护照▼
促学校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判别是非
陈认为要学生自律守规、明辨是非和同理心非常重要,前者是知识的历练,后者是深层的人格发展培育,学校可以透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例如早会、课堂教导、模拟短片、报纸报道及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正确运用资讯,从而判别是非真伪。课程发展议会去年10月建议将“守法”及“同理心”作为首要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让学生明了遵守法规是公民的基本责任,并懂得易地而处,考虑别人的处境及感受,尊重不同的意见,有助营造和谐关爱的社会。
他指有学生因可能被误导或煽动而涉嫌参与违法行为而被捕,甚至最终被起诉,情况令人心痛和惋惜,但部分学生能从社会事件中作出反思,之后从新出发,积极寻找人生的方向,在正途上发掘自己的潜能,而学生能否重投正常的学习及社交生活,关键在于学校及家长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