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父愁对糊仔体重暴跌 90后儿子研港式软餐:好睇好味食出尊严

撰文: 邓柳媚 刘淑文
出版:更新:

俗语有云“民以食为天”,辛劳过后当然希望可以吃到美味的安乐茶饭,但不少长者或病人因身体机能退化,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能力困难,失去享受美食的能力,人生乐趣大减。
面对至亲愁对糊仔,家属纵使感同身受亦恐爱莫能助。90后港男何浩德(Francis)早年就有深切体会,其爸爸患癌初愈,医生建议要改吃软餐,但家人却无法购入适合食物,眼看爸爸的体重虽减半仍食不下咽,全家都心痛不已。直至因一次偶然下,何浩德自制三文鱼泥引出爸爸的食欲,从而激发他鑙研软餐,更与拍档创业,引入日本的技术,制作出“好睇又好味”的港式软餐食品,如海南鸡饭及惹味叉烧,务求让一众老友记和病友食得安全又有尊严。

90后青年何浩德亲身经历照顾癌父时“揾食艰难”的日子,决定与拍档创业,制作“好睇又好味”的港式软餐食品。(邓柳媚摄)

下载“香港01”App,即睇城中热话

现年27岁的何浩德(Francis),2年前与拍档创办软餐品牌“幸福元气”,与一般创业的年青人不同,他选择投入以长者为主要销售对象的软餐事业,全因照顾患癌父亲的深刻经历。

何浩德的父亲于3年前癌病初愈,因身体仍未恢复,医生建议他改食软餐,“最初全家很努力找遍全港软餐及介护食品供应商,可惜找不到现成产品,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做”。当时他尝试按网上的食谱制作餐点,惟爸爸仅试一两口便拒绝再吃,“佢掂一掂(食物),然后就话‘食完喇,走啦’”,明显对眼前的所谓“食物”兴趣全无。

何浩德忆述照顾爸爸时,曾研究不同菜式希望引起其食欲,惟全部不得要领,心疼之余也承受巨大压力。(邓柳媚摄)

眼看爸爸患病后暴瘦,体重由约160磅急跌至80多磅,何浩德作为照顾者感到无比心疼,同时承受巨大压力,感觉正与时间竞赛,拼命研究爸爸“可以食、而且想食”的𩠌菜,但过程中充满疑问,“要想他是否喜欢、是否吃得完、吃多少才够……有很多问号,是很艰难的事”。

当时何浩德与家人对软餐毫无认识,“完全无头绪是甚么”,唯有战战兢兢不断盲试,每天到街市6次购买新鲜食材,但爸爸仍无法重拾食欲,拒绝进食。直至有次他将三文鱼放进焗炉烤熟,再以叉压成三文鱼泥,意外让爸爸吃得滋味。

经过反复实试,他与家人渐渐掌握到爸爸的口味及需要,以制三文鱼泥的同样方式造出约30款软餐,“其实他们(病人)也喜欢香口嘢,由于食物不能太硬净,他们反希望食到较浓味的食物”。努力数个月后,爸爸的体重回复至原本水平,后来更“进步”至可以进食保留食物原貌的碎餐,让何浩德举家十分振奋,“你今日食软餐,不代表听日也要食软餐”。

+3

这段帮助爸爸“揾食”的难忘经历,意外开启了何浩德的创业路,因那一役让何浩德及家人深深体会到,每一餐对病人及长者的身心都有重大影响,更是康复过程的重要一环,因此他搜集各地有关软餐的资料及技术,于2019年联同3位分别来自日本及内地的拍档一起创办软餐品牌“幸福元气”,“我们觉得这件事能够助人,而且是我们有能力做的”。

作为90后年轻人,要创立一门以长者及长期病患为主要对象的事业绝不容易,何浩德坦言要了解软餐用家的口味需要下一番苦功。他努力研究各国软餐食物,并反复回想照顾爸爸的过程,他发现食物的外观极为重要,明白长者看到一碗碗混合多种食物的“糊仔”根本难以提起食欲,见到食物原型反而会好奇,就如当初三文鱼泥意外获得爸爸青睐,“其实他们的要求不太高,只是要知道进食的食物是甚么”。

不少长者因吞咽困难,只能进食糊仔餐,何浩德认为他们非但未能享受进食的过程,甚至是“食得无尊严”。(资料图片)

平日在老人院舍或医院,软餐大多由数种食物放进搅拌机内打烂制成“糊仔”,何浩德认为该种方式未能让人享受食饭过程,甚至“食得无尊严”,“内里的食材的确全部真材实料,但老人家却会觉得这样食饭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因而愈食愈少,最终只能靠营养品支撑,甚至需要使用鼻胃喉,我觉得这样进食颇没尊严”,因此他决定研究可常温储存及合乎港人口味的软餐便当。

研发产品初期,何浩德十分着重细节,进食软餐时是否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希望减低呛喉的风险,“如软餐的酱汁做得不好,老人家进食时容易‘鲠亲’,老人家鲠亲绝对不是小事,所以这部分我们非常严谨”。为此他曾与超过20位言语治疗师试食多款软餐便当再评级,更按“国际吞咽障碍饮食标准”(IDDSI)调整软餐的稀稠程度。最终团队将日本的软餐技术加入香港味道,制作出精致的港式软餐便当,如海南鸡脾餐及浓香叉烧餐,更于节日推出不同的应节食品,至今已有超过360间院舍、逾2.5万人享用过其产品。

何浩德指,若以每日2餐、每月订餐30日计算,长期订购软餐的成本约每月2500元,他认为价钱属照顾者能够承担。他期望软餐便当不但帮助长者,也能为照顾者分忧,“看到自己关心的人健康转差,还要花心思做他们能吃的食物是很辛苦的事,我们希望纾缓他们的压力”。

他指出,目前世界软餐市场中,以日本及韩国的发展较为领先,但有信心本地软餐制作的技术也有独特及优胜之处,“只要合口味,用家也愿意接受;就如我们研发的软餐月饼,不单将1层食物成型,而是将3层食物成型,暂时只有我们能掌握这方法”。何浩德期望与团队提升现有技术,继续研发更多软餐食品,如点心及烧味等,将来可以将港式软餐便当带到外地市场,为更多长者及病人解决因抗拒“食糊仔”而导致营养不良的问题。

“幸福元气”主打研发港式软餐食品,今年首次推出一系列的贺年软餐及介护食品。(受访者提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