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可致肝癌 医生吁勿忽略 血友病者宜验血检查
乙型肝炎为人熟悉,较被忽略的丙型肝炎其实亦可致肝癌,一旦感染丙肝,患肝癌的风险较一般人高达17倍。部分市民或误以为只有不安全使用针筒才会感染丙肝,其实血友病患者等需长期输血的高危一族。有研究显示,逾半血友病患者受丙肝病毒感染。过往,逾半患者因发烧、脱发等副作用被逼中止疗情。本港早前引入全新口服药物,较传统药物的副作用较少。
现年45岁、患血友病的陈先生(化名)透露,廿多年前有次验血,发现感染丙型肝炎,其后接受过两次干扰素治疗,可惜因工作繁忙、加上抵受不住副作用而中止疗程,“每次打针都会发烧、脱发、皮肤干燥痕痒等。干扰素令我的血小板水平跌至危险水平。”及至2015年,陈先生更确诊肝硬化,“心情时常很燥,但都要自己忍受。”同年,他尝试新的口服药疗法,无出现发烧、情绪低落、脱发等副作用,至今年检测显示没有带丙肝病毒,表示丙肝已治愈。
血液检查不完善 输血者染肝炎风险高
丙型肝炎主要是经由血液传染,但部分市民误以为只有不安全使用针筒才感染丙肝,却忽略了长期接受输血,或经常接触针筒的医护人员等一众高危人士,当中包括血友病患者。2001年研究指,全港222名轻微至严重血友病患者当中约100人感染丙肝。这或由于早年的血液检查不完善,输血者有机会输入了受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而受感染。肠胃及肝脏科专科医生毕耀权指,自1991年7月起,捐血人士的血液会先被检查是否含丙肝病毒,其后的血友病患者染丙肝的风险亦大大降低。
丙肝可于数十年间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本港肝癌病人中,约7%属丙肝患者。香港血友病会主席林汉威指,丙肝是血友病病友第二大致死的原因,建议血友病患者尽旱接受丙肝检查。
新药助清除病毒 副作用少
医治丙肝传统方法有2种,包括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服用“利巴韦林”。但临床研究显示,即使将两种治疗混合使用,成效只达42%至46%,而两款药物亦会引起发烧、脱发、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毕耀权引用研究指出,逾半病人因副作用问题被逼减药或中止疗程。本港引入“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混合疗法”,患者需接受12星期的疗程。新药没有明显副作用,能有效清除病毒。公立医院现有为晚期丙肝患者提供新药,其余患者则需透过慈善团体的药物资助计划取得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