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冬季病发多 猪膶贝类海产最高危

撰文: 张善彤 黄卓然
出版:更新:

入冬是三五知己围着“打边炉”季节。不少市民吃火锅,喜欢加入猪内脏享用,惟猪内脏或暗藏戊型肝炎病毒,“烚两烚”即放入口,随时病从口入。数据显示,本港每年冬季是戊型肝炎高峰期,医生指绝大部分戊型肝炎感染个案曾进食猪膶,估计因市民没有把猪膶煮熟。有售卖猪膶食品的东主则建议,不应以口感决定猪膶生熟,爽口或软腍未必反映生熟程度,应以烹煮时间衡量,宜用大火煮数分钟,确保猪膶熟透。摄影:黄宝莹、吴钟坤、黄永俊

《香港01》记者早前到深水埗,试食了米线、生滚粥、公仔面及肠粉4款猪膶食品。

本港2007至2015年间,每年平均有90宗戊肝感染个案,2010至2012年间,更突破百宗;每年平均80人入院。戊型肝炎感染个案,较多出现于1月至3月(见图表)。

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消化疾病研究所教授黄丽虹相信,与市民较常在冬天吃火锅有关。她分析指,冬季可多达20至30宗。踏入4月,感染人数开始回落至平均10宗以下,显示戊肝感染情况逐渐缓和。

戊肝病征与其他种类肝炎相似。

火锅水温未达百度藏风险

黄指,临床接触的戊肝个案,绝大多数由进食猪内脏引起。一般建议彻底煮熟猪膶,是放猪膶于滚水煮5至10分钟,可完全杀死病毒,但此套指标未必适用于吃火锅。她称:“市民吃火锅时多打开盖子,火锅温度不能长期维持摄氏100度,部分市民只将猪膶烚1至2分钟,增加患病风险。”

除了吃火锅,光顾食店亦应注意猪膶是否煮熟。《香港01》记者早前到深水埗,试食4间不同食店的猪膶食品,包括猪膶米线、猪膶生滚粥、猪膶面及黄沙猪膶肠粉。记者把猪膶剪开一看,4款猪膶均没有渗出血水或呈粉红色。口感方面,生滚粥及肠粉的猪膶爽滑弹牙,“膶味”不强烈,粉面舖及米线店两间店的猪膶则偏硬,吃下有起沙的口感。

一般人会以猪膶是否呈红色或带血水、或爽脆程度判断猪膶生熟,愈爽口代表未熟透,全熟的猪膶则会硬绷绷,但相关理论未必正确,以烹煮时间决定猪膶生熟才最安全。

“维记”的喷射式炉头火候强劲,猪膶只需煮1分钟便熟透。

猪膶店老板:“渌得好”全熟亦好爽

屹立深水埗福荣街逾60年的“维记咖啡粉面”,售卖猪膶粉面已40多年。老板陈先生教路指,猪膶口感虽然可因生熟程度有别,但不建议以口感定生熟,因口感视乎烹调技巧,“生不一定会爽。煮全熟都可以爽,吃下会有‘粒粒碎’、‘有渣’的感觉。”他指应以烹煮时间做指标。以食肆的喷射式炉头用1分钟便可煮熟猪膶,家居煮食炉煮则需时数分钟。

许懿德指出,小部分戊型肝炎会引致“暴发性肝炎”,有生命危险。

乳猪膶较成猪膶高危

肠胃肝脏专科医生许懿德引述研究指,乳猪的免疫力弱,肝脏带病毒的机会较高,因此进食乳猪的肝脏,比成猪的更危险。其他动物内脏及肌肉如带病毒,一旦未煮熟,尤其贝壳类食物都有风险。贝类需加热到中心温度达摄氏90度并维持90秒,煮至外壳打开,再煮3至5分钟。食物安全中心则建议,切片猪肝应以沸水烹煮、镬炒最少3至5分钟(应视乎厚度和分量)。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