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单车径|上水至元朗狂推车 古洞更藏致命盲点 4大伏逐个扫
连接屯门至马鞍山,全长60公里的“超级单车径”上月29日完全通车,本应是单车发烧友及市民福音,踩单车散心之余可欣赏郊野美景,顺便运动打卡,惟古洞一段却为人诟病,短短1.5公里路程有13个断口,若要跟足法例,每隔数十米便要不断的上车及落车。其中河上乡路口更藏可致命盲点,大型车辆及单车各在转角处却看不到对方,如收掣不及,后果或不堪设想。《香港01》找来单车资讯网单车政策关注组成员罗振奇,为大家扫出四大伏位!
第一伏:断截禾虫推车径
由双鱼河进入青山公路古洞段开始,一直至洲头村路交界,经记者现场实际点算, 1.5公里左右的路段就有13个断口,涉多个车辆及行人出入频繁的路口,单车径被截断,最短一截更只得20多米。罗振奇指,单车径头尾都有“终止”的标示,按法例车手须落车推车过路,“但部份人或贪方便没有落车,很容易一出马路没留意车辆就造成危险,但即使他乖乖地在终止位置落车,后方的人会否收掣不及突然撞上呢?”
其实根据政府道路设计指引,在必须减速及下车的路口,单车径连接行人路的路壆最少高5厘米,并有护栏或胶柱将通道收窄至75厘米。此设计目的,志在不为单车手构成危险同时,又令他“不太舒适”,提醒他不可长驱直进,要落车再过路。如在无须下车,但要减速慢驶的路口,则不会设路壆,只用胶柱将路口通道收窄至110厘米。
第二伏:人车争路
路口多,人车争路自然多,记者更曾目击,有私家车在等候驶出公路时,与跑步人士及单车手路口遇上,惟所有人都仍坚持前行,跑步人士就在马路中车与车之间窄位穿梭,险象环生。罗振奇指该道路优先权是先归于汽车,因为单车径有终止标示完结,再有一小段行人路接驳马路,“有盲人砖的位置就轮到行人优先,单车手在那位置应该要落车变成行人”。
第三伏:河上乡路大盲点
单车径其中一个断口为河上乡路与青山公路交界,但路口两旁均被竹林及变电站建筑物挡着成为盲点。有见不论驾驶人士还是单车手,到路口才惊觉有车冲出,要急刹甚至倒车,才不致被撞飞,如一时大意未及时减速,后果或不堪设想。罗振奇建议,市民到不熟识的路段,最好还是提早减速下车,留意交通情况再推车过马路。
第四伏:消失的指示
断断续续的单车径之间,很多隔着超过一百米长的行人路或私家路,例如古洞乡公所对出及松园寮屋区一带,如非“熟路”或有车队可跟,在部分单车径终止后会看不到下一段单车径的起点,容易令人迷失方向。近日加设了不少临时路牌指示元朗及上水的方向,惟部分已脱落掉下。
而在青山公路洲头村路交界有一个路口,骑单车人士须下车等红绿灯过马路,每逢周末及假日就会挤塞,罗振奇实测时发现,洲头段单车径为很长的斜路,“但斜路由顶落到灯口期间,都没有任何标示叫单车人士减速,如果一直冲下来,到最后五米才看到有箭嘴及慢驶的标示就已经很迟,收掣不及就会撞上行人路甚至冲出马路”。他建议,若可提早于路面加一些标示,或利用“龙门架”加设路牌提醒,就会较安全。
运输署指,自上月29日至今共接获五宗有关青山公路古洞段及洲头段单车径的意见反映或投诉,主要涉及单车径或路口设计及工程进度,其中两个案已转介土木工程拓展署跟进。
土木工程拓展署回复指,已沿元朗至上水的新单车径增设临时方向指示牌,提醒道路使用者注意交通安全,又会陆续安装永久方向指示牌,又会与运输署检视较繁忙行车路口的情况,制订相应改善措施及工程。
如果10分为满分,罗振奇给这段单车径6分,勉强合格。他坦言有单车径比以往踩在马路上安全,但设计上仍有不足,提醒单车手可自备“车cam”,万一有任何事情都方便厘清权责。
根据警方数字,今年截止8月,新界北总区发生与单车有关的交通意外,比去年同期上升47.2%,当中七宗更是致命意外。